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吐蛔

吐蛔

证名。蛔古作蚘。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指呕吐蛔虫。《仁术便览》卷四:“吐蛔虫,以苦楝根为君,佐以二陈汤。”亦可用安蚘法。《景岳全书》卷二十:“凡吐蚘者;必因病而吐蚘,非因蚘而致吐也。故不必治其蚘,而但治其所以吐,则蚘自止矣。有因胃火而吐蚘者,以内热之甚,蚘无所容而出也,但清其火,火清而蚘自静,轻者抽薪饮,甚者万应丸之属是也。有因胃寒而吐蚘者,以内寒之甚,蚘不能存而出也,但温其胃,胃暖而蚘自安,仲景乌梅丸之属是也。有因胃虚无食而吐蚘者,以仓廪空虚,蚘因求食而上出也,此胃气大虚之候,速宜补胃温中以防根本之败,如温胃饮理中汤、圣术煎之属是也。”《张氏医通》卷四:“吐蚘有寒、有热、有寒热交错。寒则手足厥逆,吐出之蚘色淡白者,理中汤加乌梅黄连蜀椒;甚则蚘死而形扁者危矣;热则蚘色赤而多,且跳动不已,安蚘丸主之;寒热交错,则病者静而复时烦,得食而呕,蚘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乌梅丸主之。”并可用使君子鹤虱芜荑槟榔等驱除蛔虫。

猜你喜欢

  • 乳汁自涌

    病名。出《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由于气血大虚。宜十全大补汤倍人参、黄芪。

  • 两钓骨

    指左右颞骨的下颌关节窝。《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两钓骨名曲颊,即上颊之合钳,曲如环形,以纳下牙车骨尾之钩者也。”

  • 阳亢

    指阴阳失调,阳盛阴衰,阴精不能涵敛阳气而致阳气亢越的一种病理状态。《脾胃论·卷中》:“此病阳亢,乃阴火之邪滋之。”

  • 华佗

    【生卒】:?~208年?【介绍】:东汉末杰出的外科学家。又名旉,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在医学上有很高的成就,通晓内、外、妇、儿、针灸等科,尤精于外科及针灸。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提倡外科手

  • 目视无神

    证名。见秦伯未《中医临症备要》。即目视无光,详该条。

  • 燥痉

    病证名。小儿痉病之一。燥气炽盛,消灼津液而致痉证。多由于热邪炽盛,津液干枯,化燥动风,经脉失养而成。其症高热,痉挛,四肢抽搐,口燥咽干,大便干燥,皮肤不润。治宜辛凉甘润,如白虎汤合增液汤之类。

  • 阴户痛

    见《卫生宝鉴》卷十八。即阴痛。详该条。

  • 痘疹闷乱

    病证名。痘疹神识不清的一种表现。《痘疹心法》:“谵妄、狂扰而烦躁者,谓之闷乱。”一般为湿热、痰浊或瘀血阻塞心包,扰及神志所致。治以清热化湿,豁痰消瘀为宜。烦热闷乱,宜清心解毒,用导赤散加银花、连翘、山

  • 摊地莓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三月泡之别名,详该条。

  • 化痰开窍

    开窍法之一种,又称豁痰醒脑。治疗痰证神昏的方法。分热痰、寒痰两种。热痰症见痰盛气粗、神昏谵语、身热烦躁、舌红苔黄,用牛黄丸、至宝丹。寒痰症见痰涎壅盛、神昏不省、面色青白、手足冷、脉沉,用苏合香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