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方法之一。出《千金翼方》卷二十三。历代外科医著,论述疮疡辨脓,可概括为三个方面:①辨疮肿内有脓无脓:凡疮疡患者,脉紧数或迟,患部微红坚硬,按之痛不甚,不引手,为脓未成;脉数,患部发热,按之疼痛引手
伤食之一。《古今医鉴》卷四:“食者有形之物,伤之则宜损其谷,其次莫如消导,重者宜吐宜下,枳术丸、保和丸、备急丹之类,量轻重择用。”《杂病源流犀烛·伤食不能食源流》:“至于所伤之物既种种不同,宜各用主治
病证名。指膏粱积热,湿热伤脾所致的痿证。《症因脉治》卷三:“脾热痿软之症,唇焦齿燥,口干作渴,肌肉不仁,身重不能转侧,纵缓不能举动,此《内经》脾热痿弱之症也。”治宜清热化湿。水湿生热者,可用栀连平胃散
灸治脚气的八个穴位。见《千金要方》。即风市、伏兔、犊鼻、膝眼、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悬钟。分三日灸之。
病证名。水肿病两大类型之一。多属实证。因外感风、寒、湿、热、暑邪等所致。《丹溪心法·水肿》:“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医学入门·水肿》:“阳水多外因,涉水冒雨,或兼风寒、暑气而
术者操持针具的方法。《灵枢·九针十二原》:“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意谓针刺时拿针的方法,应以坚定有力为佳。以毫针为例,一般用右手拇、食、中三指捏持针柄,以无名指抵住针身,这样针刺时便不致弯曲,而直至腠
病证名。见清·阎纯玺《增补胎产心法》。亦名胎前胁痛。多因痰浊瘀阻,或恼怒伤肝,气郁不舒所致。痰浊瘀阻者,痰涎壅盛,胸胁疼痛,治宜祛痰理气,方用二陈汤加减;恼怒伤肝者,烦闷易怒,两胁疼痛,治宜舒肝解郁,
痘疮灌浆之时,其色紫黑或灰白,而浆不行者,为枭毒内蕴,锢滞气血,或虚弱不能载毒外出的逆候。此外,痘疮浆未成而腐烂,行浆时痒塌,空壳无浆;或稠密不分颗粒,而复干枯无浆者,均属逆证。宜分清元气盛衰,毒邪之
见痘疹正宗条。
病证名。病因孕后邪中半表半里。症见胸胁满痛,寒热往来,脉弦。治宜和解安胎。方用四物汤加柴胡、黄芩,或黄龙汤(即小柴汤去半夏)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