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外热

外热

证名。指皮肤肌表发热。《素问·调经论》:“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寿世保元·发热》:“伤寒发热,是寒邪入卫,与阳气交争,而为外热。阳气主外,为寒所薄,而失其职,故为热。其脉紧而有力,是外之寒邪伤卫也。治主外。宜服九味羌活汤。”《景岳全书·杂证谟》:“凡热病之作,亦自有内外之辨。如感风寒而传化为热,或因时气而火盛为热,此皆外来之热。”参见发热、肌热热在皮肤等条。

猜你喜欢

  • 神应万验膏

    《疡医大全》卷七方。麻油二十四两,桃枝、柳枝、杏枝、桑枝、槐枝(上五枝俱切作寸许长)各二两,血余(洗净)、穿山甲一两五钱,象皮五钱,大栀子一百个,炒黄丹适量,硇砂、血竭、儿茶各二钱。先将麻油小火熬开,

  • 藏医辞典

    民族医工具书。旺堆著。此书系由我国作者用本民族文字所编写的第一部藏医学辞典。共收辞目2500余条,涉及藏医基础理论、生理解剖、临床各科的病证、诊断、治法等,还有一些重要的医学人物和医学文献等内容,释文

  • 调和荣卫汤

    《外科正宗》卷三方。川芎、当归、陈皮、独活各一钱,赤芍药、白芷、乌药、大茴香、黄芪各八分,炙甘草、红花各五分。水煎后,入酒一杯服。治流注初起,气血凝聚,结肿不散者。

  • 药引

    指引经药。即方中的使药。又称引经报使,某种药物对某经络脏腑及身体部位有特殊作用,可引导药力直达病所。如治太阳经病用羌活、防风;阳明经病用升麻、葛根;少阳经病用柴胡。咽喉病用桔梗;上肢病用桑枝,下肢病用

  • 病证名。出《素问·大奇论》。《诸病源候论·瘕病候》:“瘕病者,由寒温不适,饮食不消,与藏气相搏,积在腹内,结块瘕痛,随气移动是也。言其虚假不牢,故谓之为瘕也。”《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

  • 淡红纹

    指纹淡红,隐而不露,多属虚寒。

  • 产后淋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指产后小便频数,涩痛的病症。多因产后阴血骤亏,虚热内生,或产后邪热客于胞中,致使热迫膀胱。症见小便频数,涩痛不已。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茅根汤(白茅根、瞿麦、茯苓、冬葵子、桃胶、

  • 猬皮

    出《神农本草经》。即刺猥皮,详该条。

  • 上发背

    病名。系有头疽生于上背部天柱骨(第七颈椎)之下者。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又名脾肚发、脾肚痈。证治见有头疽。

  • 元阴

    即肾阴,与元阳相对而言,是生命的本元,故称。又别称天癸。《景岳全书》卷一:“元阴者,即无形之水,以长以立,天癸是也。”详肾阴、天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