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图形脉证
见郑氏彤园医书四种条。
见郑氏彤园医书四种条。
【介绍】:见黄承昊条。
妇科著作。2卷,续集1卷。宋·薛轩约撰于1265年。此书仅见近代传抄本。上卷简论诊脉法、病因及月经胎产诸病;下卷载女科方100首。方剂名均按“降都春”(词曲牌名)一阕中的韵文依次编目,可供临床参考。
又称咀片。药材经过加工处理后,成为片、丝、块、段等形状,便于煎汤饮服。
即气少。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医学原始》。即长强,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干姜之别名,详该条。
见《药材学》。为牡荆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为有头疽生于脊背者。见《刘涓子鬼遗方》卷三。脏腑俞穴皆在背部,故本病多因脏腑气血不调,或火毒内郁,或阴虚火盛凝滞经脉,使气血壅滞不通而发。又因发病部位不同而有上发背、中发背、下发背;后世又有上搭
病证名。见《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指眼生翳膜带青色者。
《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十八方。木香、丁香、藿香、檀香、砂仁、蔻仁、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橘红、青皮、荜澄茄。为末,每服二钱,木瓜煎汤送下。治挟郁不能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