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大肠手阳明经病证

大肠手阳明经病证

证名。指手阳明大肠经经气异常而致的病症。《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为此诸病,盛则写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脉经·大肠手阳明经病证》:“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又:“大肠有寒,鹜溏。有热,便肠垢。大肠有宿食,寒栗、发热有时,如疟状。大肠胀者,肠鸣而痛,寒则泄食不化。”参大肠病有关各条。

猜你喜欢

  • 纷署集

    见针方六集条。

  • 风牵僻

    病证名。见清·亡名氏《眼科易知》。即风牵斜。详该条。

  • 时行之气

    即时气。参见时行条。

  • 小儿痰泻

    病证名,见清·文叔来《慈幼便览》。多由脾虚不振,运化失常,水湿不化,聚而生痰,痰湿下注,并走肠间而成。证见泻无定时,质稠而粘,并有神疲乏力等。治宜健脾化痰,用神术散加茯苓、半夏。

  • 杭菊

    见《药物生产辨》。为菊花药材之一种,详菊花条。

  • 李千乘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黄庭中景经注》。

  • 络血

    络脉中的血。《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入大经。”

  • 脾疟

    五脏疟之一。《素问·刺疟篇》:“脾疟者,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刺足太阴。”治宜小建中汤、橘皮散等。参见五脏疟条。

  • 下马痈

    病名。出《疡科准绳》卷四。即生于右臀下摺纹中之外痈。参见外痈条。

  • 豆寄生

    见《植物学大辞典》。为菟丝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