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诸热

小儿诸热

病证名,指小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小儿脏腑娇嫩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不论外感六淫,内伤脏腑,都能引起发热,并且感邪之后,最易化热,热甚则伤阴阴损及阳。所以,小儿发热的表、里、寒、热、虚、实的变化,较成人更为迅速。由于引起发热的病因病理及症状的不同,故其辨证分类有:①《小儿药证直诀》分潮热壮热风热温壮。②《幼科全书》分伤风发热、伤寒发热、伤暑发热、伤食发热、痘疹发热、变蒸发热、潮热、惊热夜热客热癖热血热。③《幼科发挥》分肝、心、脾、肺、肾热虚热实热。④《证治准绳·幼科》:“夫热有潮热、惊热、夜热、余热、食热、疳热、壮热、烦热积热、风热、虚热、客热、癖热、寒热、血热、疮疹热十六者,大同而小异,”还有表热里热表里俱热、半表半里热、骨蒸热等。⑤《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分发热为表热、里热、虚热、实热。⑥《幼幼集成》卷三:表里虚实四热为纲,其下以杂证,包括伤风发热、伤寒发热、脾胃虚热、伤热发热、伤暑发热、心热、表里俱热、疳热、壮热、烦热、积热、虚热、客热、心经血热为目。这些分类,虽各有特点,但繁复不全,临床上多结合病因、脏腑见证,以阴阳表里虚实分之,庶可概括。

猜你喜欢

  • 负局先生

    【介绍】:三国时吴国医生。平生从事磨镜职业,深入民间,遇有病人,则予丸药治疗,多有疗效。因姓名不传,一般人称他负局先生。

  • 冲门

    经穴名,代号SP1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慈宫、上慈宫。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厥阴之会。位于耻骨联合上缘旁开3.5寸处,股动脉外侧。另说腹正中线旁开4寸(《针方六集》);旁开4.5寸(《针灸资生经》

  • 小便难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指尿少及小便艰涩之证。《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小便难者,此是肾与膀胱热故也。”治疗宜瞿麦、滑石之类泻之。太阳病误发汗,阳明中风亦可致小便难,治疗用桂枝加附

  • 吐嗽

    病证名。指咳嗽吐痰与食俱出者。多因饮食失节,肝气不利,而肺有客邪所致。《不居集》卷十五:“吐嗽,有嗽吐痰与食俱出者,此饮食失节,致肝气不利,而肺又有客邪,肝浊道,肺清道,清浊相干,故嗽饮食俱吐出。二陈

  • 镵针

    古针具名。九针之一。又称箭头针。《灵枢·九针论》:“镵针者,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主热在头身也。”其针头部膨大,末端锐尖,形如箭头。主要用于浅刺出血,治疗头身热病及皮肤疾患等。

  • 香椿叶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即椿叶。详该条。

  • 经水不止

    病名。见明·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篇》。亦名经行不止。多因血热损伤胞络,或劳损冲任,气虚不能摄血等所致。症见经来不止,淋沥无时。治宜凉血补血。方用四物汤加白术、黄芩、阿胶、茯苓、栀子、地榆、荆芥

  • 遂生编

    痘疹专著。一名《痘疹遂生编》。1卷。清·庄一夔撰。刊于1777年。本书专论痘症的辨证治疗。作者主张治痘“宜温补兼散”、忌用寒凉消导,故引录前人主张温补的有关论述与处方编成本书,并附验案。本书文字简要,

  • 青刚皮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橡木皮之别名,详该条。

  • 瘟疫霍乱答问

    书名。1卷。清·陈虬撰。1902年东瓯霍乱流行,陈氏以白头翁汤加减等方治疗,颇有效验,遂编此书。作者辨析瘟疫霍乱,对其病因、治法等多所答辩。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