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风疾瘾疹

小儿风疾瘾疹

病证名。小儿皮肤作痒,遍身疙瘩的病证,即荨麻疹。《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风疾瘾疹者,因小儿肌肤嫩,血气微弱,或因暖衣而腠理疏开,或天暄而汗津润出,忽为风邪所干,搏于血气,藏流于皮肤之间,不能消散。”参见隐疹条。

猜你喜欢

  • 液门

    ①经穴名。代号SJ2。出《灵枢·本输》。《针灸甲乙经》作腋门,《千金要方》作掖门。属手少阳三焦经。荣(水)穴。位于手背侧第四、五指缝间,当指掌关节前方赤白肉际处。布有尺神经的手背支和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

  • 枢持

    六经皮部之一,属少阳的皮部。《素问·皮部论》:“少阳之阳,名曰枢持,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之络也。”说明手足少阳经循行部位上所见的浮络都属于少阳络,而浮络之外的皮肤,即为少阳之皮部。张景岳

  • 地茄根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地菍根之别名,详该条。

  • 刺节真邪

    《灵枢经》篇名。本文主要讨论了真气和邪气,又分述了“刺五节”与“刺五邪”的针法,故名,介绍刺法中的五节(振埃、发蒙、去爪、彻衣、解惑)和五邪(持痛、容大、狭小、寒、热)的发病规律及针刺方法,另方面,详

  • 重阴

    两种属于阴的性质重合于同一事物上,示阴寒之弥漫。①夜半为重阴。日为阳,夜为阴,夜半为阴中之阴,故名。《灵枢·营卫生会》:“夜半而阴陇为重阴。”故人之体温(正常或病态)多于夜半而降。②病色之重阴。古人分

  • 裴頠

    【生卒】:267~300【介绍】:晋代哲学家,兼明医术。字逸民。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反对玄学清谈,医药上重视药物的治疗效果,主张革新。

  • 一身悉肿

    即全身水肿。因水湿潴留于皮肤经络所致。多见于风水,有虚实之分。《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此法宣散水湿,兼清胃郁热,湿重加白术;恶风加

  • 庭孔

    【介绍】:见廷孔条。

  • 大毒

    指药物的气味性能最猛烈者。如大黄之泻下,麻黄之发汗,瓜蒂之催吐,均属猛烈之品。《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

  • 逼牙风

    病名。见《喉危治异》。多由阳明邪热上冲,或肾水虚亏,虚火上炎,致满口牙齿动摇,牙缝出血,或龈肉呈红紫色。治法:属邪热上冲所致者,宜清热泻火,可选用清胃散、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属虚火上炎者,宜滋阴降火,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