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少腹痛

少腹痛

证名。出《素问·五常政大论》。少,通小。即小腹痛。详该条。亦指小腹两旁疼痛。《医学从众录·心痛续论》:“小腹两旁谓之少腹,少腹痛者,乃厥阴肝脏之部,又为胞中之血海。盖胞中之水,主于少阴,而胞中之血,主于厥阴也。痛者,厥阴肝气,不合胞中之血而上行也。肝脏不虚者,当疏通以使之上;肝脏虚者,当补益以助其下。”《杂病源流犀烛·腹少腹病源流》:“若少腹痛,疝病为多,然有不尽由于疝者,其为症可辨。如痛而喜按,虚也,宜温补汤。痛不可按,实也,宜温气汤。痛而小便不利湿热也,宜五苓散大黄滑石。痛而胀急,小便反利,死血也,宜和血汤。痛连阴茎,按之则止,肝血虚也,宜补血清热,用当归、生地、白芍、艾草、牛膝、麦冬、丹皮、童便、甘菊。有汗加人参黄芪枣仁五味子。痛如绞急,不可忍耐,小便如淋,诸药不效,酒欲过度也,宜黄芩木通甘草三味,煎服立止。痛而按之有块,时胀闷,其痛不移处,瘀血已久也,宜元胡索肉桂香附、归尾、桃仁砂仁。”参见腹痛条。

猜你喜欢

  • 益母

    出《神农本草经》。即益母草,详该条。

  • 肉蝼蛄

    病名。鼻息肉的另一名称。《儒门事亲》卷十五:“治鼻中肉蝼蛄;赤龙爪、苦丁香,以上各三十个。苦葫芦子、麝香少许。右为末,用纸捻子,点药末点之。”

  • 沸子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即疿疮。详该条。

  • 中暑

    病名。①指感受暑邪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病证。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症见突然闷倒,昏不知人,或身热烦躁,气喘不语,牙关微紧,或口开齿燥,大汗或无汗,脉虚数,甚者昏迷不醒,四肢抽搐。治当移患者至凉爽通风

  • 人参清肺饮

    见《医学入门》卷七。即人参清肺汤,见该条。

  • 方谷

    【生卒】:1508~1600?【介绍】:明代医家。钱塘(今杭州)人。任当地医官,有较丰富的临证经验,并有门生数人。著述有《医林绳墨》一书,由其子方隅编集成册,由他自己校正而成书。另著有《脉经直指》、《

  • 阳明经病

    亦称阳明经证。《伤寒辨证·六经证治》:“传至阳明,则目痛、鼻干、不眠,宜升麻葛根汤。此证有在经在府之别。如目痛,鼻干,微恶寒,身热,脉浮洪,病在经也。”阳明经病又有在标在本说。在标宜辛凉解肌,在本宜清

  • 续本事方

    见本事方续集条。

  • 四肢拘急

    证名。指手足筋脉拘挛收紧难以屈伸。出《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伤寒论大全》卷三:“四肢拘急,拘急者,手足不能自如,屈伸不便,如踡卧恶风之貌,四肢者,诸阳之本,盖因发汗亡阳,阳虚是有其证也。”《伤

  • 燥可去湿

    用燥湿的药物,以治疗湿浊内盛,胸痞腹满之证。《汤液本草》卷上:“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又如脘腹胀满、怠倦恶食、口和不渴,舌苔白腻而厚,用平胃散以燥湿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