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疟疾的一种。①指疟久不瘥,表里俱虚,小劳即复者。见《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诸病源候论·劳疟候》:“凡疟积久不瘥者,则表里俱虚,客邪未散,真气不复,故疾虽暂间,小劳便发。”症见寒热不止,或发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即吹花癣。详该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合子草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1卷。清·曹心怡撰。刊于1890年。本书论述喉痧(即猩红热)一病的源流、病因、病证、脉象、治法、禁忌等,并附若干治疗方剂。有独到之处,现有《中国医学大成》(附增眉注)本。
病名①出《中藏经》卷三。五丁之一,发于右鼻下,初如粟米,根赤头白,麻木或痛痒,使人憎寒头重,状若伤寒,不欲食,胸膈闷喘,治同疔疮。②出《外科启玄》卷二。肺疔之别名,见该条。
《张氏医通》卷十三方。黄连(酒洗)、黄芩(酒洗)、栀子(姜制,炒黑)、滑石、知母(盐酒拌)、犀角、甘草、人参、麦门冬、茯神各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三枚,灯心一握。水煎服。治伤寒热传手少阴心经,神昏。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子嗽。详该条。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见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津液廓即水廓,水廓属肾。肾与膀胱为表里,膀胱为津液之府,故又名焉。”详水廓条。
病证名。身肿类型之一。《症因脉治》卷三:“脾热身肿之症,面肿目黄,烦躁不卧,皮肤常热,小便赤,大便时泄时结,常肿不退。此脾热肿之症也。脾热身肿之因,膏粱厚味,日积月累,热聚脾中,则脾热肿之症作矣。”脉
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足分开一大步,膝直足实,两手后伸,挺肘翘掌,四指并拢,拇指外分,两目平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