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名。直刺一针,同针孔左右各再斜刺一针,一穴三针,形如鸡爪,故名。《灵枢·卫气失常》:“重者,鸡足取之。”
书名。陈光淞撰于1915年。陈氏推崇叶天士《温热论》,但认为前人的一些注释不够理想,遂逐条加以笺正。作者的本意是“笺叶氏之旨,正诸家之失”(见序例)。全书分析比较精细,但在某些问题上也存在局限和片面的
病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即偃月翳内障。详该条。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方。木鳖子五个,松香四两,铜录、杏仁各一钱,乳香、没药各二钱,蓖麻子(去壳)七钱,巴豆肉五粒。捣膏,浸凉水中,用时随疮大小,用手捻成片,贴疮上。治疮疡疔毒初起,瘰疬,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腰痛痧》:“痧毒入肾,则腰病不能俛仰。若误饮热汤、热酒,必然烦躁昏迷,手足搦搐,舌短耳聋,垂毙而已。”痧中肾脉或左尺虚微,右尺洪实,或兼歇止者,急刺腿湾出黑血;刺中魁穴,以香油钱
【生卒】:约七世纪中叶【介绍】:唐代医家,一作大天和尚。和其他医家将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的医书共同编译为藏文《医学大全》,广为流传,是为藏医学史上最古的医学文献,已佚。该书对藏医学的发展起到显著的作用。
病名。指夏季时节饮食后冒寒伤湿所致的霍乱。《张氏医通》卷四:“夏月霍乱,吐泻作渴,胃苓汤加半夏、藿香;面赤口干,加炒川连。春夏秋三时,饮食后触冒暴寒,成此症者,藿香正气散。若吐刊转筋,为风木行脾,平胃
病证名。指由情志刺激等因素引发的痹证。《中藏经·论气痹》:“气痹者,愁忧(一本无“忧”字)思喜怒过多,则气结于上,久而不消则伤肺,肺伤则生气渐衰,则邪气愈胜,留于上则胸腹痹而不能食,注于下则腰脚重而不
【介绍】:明代医生。字环山。祖籍江苏金陵。祖父曾任太医院医官,他迁居于仪真县(今江苏仪征),以医术在当地闻名,主张依五行原理而用药。
十二经别之一。原称手太阳之正。《灵枢·经别》:“手太阳之正,指地,别于肩解,入腋走心,系小肠也。”在肩关节部从手太阳小肠经分出,进入腋窝,走向心脏,联系小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