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为蜘蛛香之别名,详该条。
《症因脉治》卷二方。栀子、黄连、桔梗、甘草、杏仁、天花粉、黄芩、薄荷。水煎服。治伤热咳嗽,咽喉干痛,面赤潮热。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玉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原籍不详。随从护送高宗赵构南迁杭州,曾任国医院使。后迁居西安(今浙江衢县)。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四。又名寒疮。由内郁湿热,外受风寒,凝结肌肤而成。本病多生头面手足,疮面红润光泽,起红斑成片,或有水泡,形似猫眼。治宜清热利湿散邪。内服清肌渗湿汤。外用妙贴散涂敷。类似虹膜样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五卷。西晋·支法存辑,已佚。
病证名。小儿痉病之一。感受风温之邪所致的痉证《解儿难》:“风温咳嗽致痉者,用桑菊饮。”如伴有神昏谵语者,兼用芳香开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之类。
《医宗说约》卷五方。牛膝、蛤粉、当归、苍耳子、皂角刺、红花、金银花、甘草各二钱,蝉蜕二十个,穿山甲(土炒,为末)二十一片,土茯苓四两,大黄五钱至一两(自利者不用),精猪肉四两。用生白酒煎服,猪肉过口,
病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妊娠中湿。详该条。
见《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即产后完谷不化。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