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张志聪

张志聪

【生卒】:1610~1674?

【介绍】:

清代著名医家。字隐庵。浙江钱塘(今杭州市西)人。其先祖居河南,九代世医。张氏幼年丧父,学医于张卿子门下,复受名医卢之颐的影响。张氏业医数十年,在杭州胥山建侣山堂,聚同道及生徒数十人论医讲学,从学者甚众。撰有《素问集注》(1669年)、《侣山堂类辩》(1670年)、《灵枢集注》(1672年)、《伤寒论集注》(1683年)、《本草崇原》(1767年刻行),其中后二书由高世(士宗)最后辑补完成。张氏医理宗《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强调以阴阳五运六气之理以论述伤寒、本草,注重药物之制化升降浮沉等。对前人如成无己李东垣等名医的某些论述,能提出批评,并认为《伤寒论》仅由王叔和编写序例,余皆仲景原文,因而不同意前人归咎于王叔和之论。张氏之学,对后世医家有相当影响,但其过份推崇《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又反映出其有尊经思想。

猜你喜欢

  • 痰涎症

    痰证之一。因痰涎阻滞心膈所致。《万病回春·痰饮》:“痰涎症者,浑身胸背胁痛,不可忍也,牵掣钓痛,手足冷痹,是痰涎在心膈也。”参见痰证条。

  • 便秘

    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即大便秘结。详该条。

  • 二十四脉

    脉象分类方法的一种。《脉经》载述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等二十四种脉象的形状,称为“二十四脉。”后世增入濡、短、长、牢、疾五脉并减去

  • 合治内腑

    针灸术语。《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合,指下合穴,即六腑有病取其所属的下合穴进行治疗。如胃病取足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小肠病取下巨虚,膀胱病取委中,三焦病取委阳,胆病取阳陵泉等

  • 导法

    通导大便的方法。与导便同义。是把液体药物灌入肠中,或把润滑性的锭剂塞入肛门内,以通下大便。如蜜煎导法、猪胆汁导法等。

  • 霍乱新论

    书名。①清·姚训恭撰。不分卷。刊于1902年。作者论述霍乱病的脉、舌、证、治,分析其死候;并重点介绍其先辈所传的霍乱效方,末附医案。②恽铁樵撰。1卷。作者以中西汇通的观点,列述霍乱的原因、病状、病理、

  • 二阳

    指阳明。《素问·阴阳类论》:“所谓二阳者,阳明也。”《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王冰注:“二阳,谓阳明大肠及胃之脉也。”

  • 蟠肠气

    疝之别称。出《奇效良方》卷四十七。详疝条。

  • 蛇障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即瘭疽。见该条。

  • 刘圣泉

    【介绍】:见刘渊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