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因阴虚阳气上逆所致。《证治汇补·胸膈门》:“诸阳气浮,无所依从,呕咳上气,此阴虚成呕。”治宜滋阴降气。可用六味地黄汤加石斛、沉香等。大便不通者,宜兼通秘结。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杨梅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吞服生银而出现中毒症状者。急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银毒药物,如葱汁、鸡子汁、鸭血、鸭通汁等。可参考。详金石中毒条。
【介绍】:元代医家。为金代名医刘完素三传弟子,著《加减方》1卷,已佚。
病证名。见徐大椿《女科指要》。多因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肝郁化热,湿热蕴结流注于厥阴,以致前阴漫肿、疼痛。因脾虚者,兼见倦怠乏力,食少便溏,治宜健脾利湿,方用四苓汤;因肝经湿热者,兼见心烦易怒,口苦胁痛,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书名。清·张节撰。刊于1909年。作者以《内经》理论为指导,阐述伤燥的病原、病证、病脉、病忌及病辨,并附列治疗方剂;后一部分介绍与燥气有关的杂病,杂论燥气以及所产生病理、病证的关系,是一部叙述燥气为病
证名。多由内有瘀血或痰饮所致。两眼周围目胞呈黯黑色。《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又李中梓《诊家正眼》卷一:“目胞黑者,痰也。眼黑行走呻吟者,骨节痰痛,痰
见《证治准绳·疡医》卷二。即白术散第二方。见白术散条。
治疗夏季暑湿病的基本方法。暑多挟湿,故清暑常须利湿。症见发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者,用六一散、薏苡竹叶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