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心气不宁

心气不宁

泛指心神不安、心悸易惊、心烦不寐等症状。可因劳神过度,或心血不足,或因惊恐损及心气而致,多兼见神疲怠倦,舌嫩,脉虚或促、结、代等虚象。若因湿痰瘀血水气凌心,则兼见湿痰、瘀血或水气过盛之证脉。故必须审证求因以治其本,并辅以养心安神之品。

猜你喜欢

  • 小户

    见《卫生宝鉴》,指女子外阴小及阴道较狭窄。

  • 盘肠气钓啼

    病证名。指小儿啼叫之由盘肠气钓所致者。《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一:“盘肠气发先腰曲,无泪叫啼眼干哭,口开脚冷上唇乌,额上汗流珠碌碌。”治宜行气止痛。用木香散。

  • 谨和五味

    调和五味,饮食平衡之意。《素问·生气通天论》:“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高世栻注:“五味贵得其平,不可太过,是故谨和五味,得其平矣。”

  • 医方捷径指南全书

    书名。二卷。清·王宗显辑。约成书于1644年。上卷记述单味药药性、功用;下卷分科、分证介绍方剂,并附救急方数则。

  • 指压疗法

    即指针疗法。见该条。

  • 耳焦

    证名。《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手少阳之上,血气盛则眉美以长,耳色美;血气皆少则耳焦恶色。”《甲乙经》:“耳焦枯受麈垢者,病在骨。”系指耳廓焦枯、无华,乃阴虚气血少之象。

  • 阴消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指真阳不足,气不化液所致的消渴病。治宜温阳补火。参见消渴条。

  • 金劳黄

    古病名。见《儒门事亲》卷六。即脾疸。详该条。

  • 黄尖红根舌

    舌前半部黄苔、后半部分舌质红色。若舌尖黄苔较少,为热邪初传胃腑;亦有表证未尽者。若舌苔黄较多,红根较少,多为湿热之候,常见于瘟疫初起(见《伤寒舌鉴》)。前者以清胃热为大法,后者宜清热化湿。

  • 饮癖

    病名。指水饮停聚胁下日久所致的癖病。《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饮癖者,由饮水过多,在于胁下不散,又遇冷气相触而痛,即呼为饮癖也。其状胁下弦急,时有水声。”《类证治裁·痰饮》:“饮癖,呕酸,杂,心悬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