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证名。①遇事易惊或无故自惊的简称。出《素问·大奇论》。亦称喜惊、惊伤。《张氏医通·神志门》:“夫惊虽主于心,而肝胆脾胃皆有之。惊是火热烁动其心,心动而神乱也。若因内气先虚,故触事易惊,或卒然闻响大声,目击异物,遇险临危,皆使人有惕惕之状也。……宜温胆汤加熟枣仁。如远志丸、妙香散、平补正心丹、龙齿清魂散皆可选用。”若因大惊而病者,宜黄连安神丸;由肾虚而惊者,宜人参、黄芪、当归、白术、元参、陈皮、黄柏;由胆虚而惊者,宜人参、枳壳、肉桂、五味子、枣仁、熟地、杞子、柏子仁;由肝胆俱虚者,宜酒化鹿角胶,空服下五钱;或由心气不足,神不定而惊者,宜妙香散;由肝虚受风,卧若惊状者,宜珍珠母丸;由血虚而惊者,宜朱砂安神丸;由痰盛而惊者,宜加味定志丸;由思虑过度而惊者,宜清心补血汤;由气血俱虚而惊者,宜养心汤(见《杂病源流犀烛·卷六》)。参见喜惊、惊伤条。②生理名词。七情之一。

猜你喜欢

  • 阳明经证

    证名。即阳明经病。见《医学心悟》。详阳明经病条。

  • 十补汤

    即十全大补汤,见该条。

  • 季秋痹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足厥阴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九月之时,故名之曰季秋痹也。”详足厥阴经筋病候条。

  • 脾经湿痰

    痰证之一,即湿痰。见《不居集》卷十七。详该条。

  • 阴胜则阳病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指阴寒,阳指阳气。阴寒偏胜则阳气不振,导致脏腑的阳气衰微,便出现各种阳气不足的病证。

  • 气功

    体育疗法之一。发挥病人主观能动性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导源于古代的“吐纳导引”,有坐、卧、站等姿式。经近年的实践研究,初步认为专心用功,用调息、意守等方法,调整呼吸之气,使其逐步达到缓、细、深、长,

  • 目窠上微肿

    证名。指眼胞浮肿。目窠,下眼胞。即目下肿。《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称为“目窠上微拥。”《诸病源候论·水肿候》:“脾病则不能制水,故水气独归于

  • 华佗琼酥散

    《华佗神医秘传》卷三方。蟾酥一钱,半夏、羊踯躅各六分,川乌、胡椒、川椒各一钱八分,荜拨三钱。为末,每服半分,陈酒调服。用于痈疽疮疡施刀前的麻醉。

  • 中马毒

    病证名。《太平圣惠方》:“中马毒,其状腹痛,吐下青黄白色,水谷解离”。《千金要方》:“儿卒中,马来闻马鸣,马上衣服,马汗气臭,皆令人中忤。”故又名中马忤。

  • 龈宣

    即牙宣。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