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①指湿气盛而成痹者。见《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并治》。又名着痹、肌痹。《证治准绳·杂病》:“湿痹者,留而不移,汗多,四肢缓弱,皮肤不仁,精神昏塞。”《症因脉治》卷三:“湿痹之症,或一处麻痹不仁,
病证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讲义》。本症黑睛生翳,呈星点状,或大或小,或聚或散。通常以稀疏的一、两点浮现于黑睛,不扩大、不溃陷者为轻;数颗密聚,或互相连缀,或溃陷者为重,甚至可溃破黑睛。参见
指肺气、肺阴不足所出现的各种证候。《脉经》卷二:“肺虚。……病苦少气不足以息,嗌干不朝津液。”《圣济总录》卷四十八:“肺虚则生寒,寒则阳气盛,阳气盛则声嘶,语言用力,颤掉缓弱,少气不足,咽中干无津液,
古病名。又称滚泻。①指停饮积食所致的泄泻。《医学入门·杂病》:“停蓄饮食,数日乃泻,腹胀者,名瀼泻。枳术丸、没食子丸;烦渴或兼呕者,钱氏白术散、参苓白术散;食少肠鸣,四肢困倦者,升阳除湿汤;日止夜泻者
见《中药材手册》。为干漆之别名,详该条。
①证名。出《素问·咳论》。指气体从肛门排出,亦称矢气,俗称放屁。失气频频,多因脾虚饮食不化,或肝胃气滞所致。治宜健脾消食,行气和中。伤寒阳明腑实也见矢气,腹满。参见转矢气条。②指丧失真气之意。《灵枢·
证名。指腿部肌肉、筋脉或关节间作痛。《张氏医通·腿痛》:“腿痛亦属六经。……痛有血虚、血寒、寒湿、风湿、湿热流注、阴虚阳虚、肾虚风袭之殊。”因寒者,症见腿痛轻甚,或麻,或肿,恶寒喜暖,宜温散为主,方用
见《中药材手册》。为厚朴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夫小儿肺脏壅滞有热,上攻于脑,则令脑热也。”脑热则引起鼻干,口渴,心烦,不寐等。宜以清热养液为治。
指纹弯向大指旁,主痰热(见《医宗金鑑·幼科杂病心法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