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扶突

扶突

经穴名。代号LI18。出《灵枢·本输》。别名水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颈外侧,喉结旁开3寸,胸锁乳突肌后缘处;或于人迎穴后1.5寸处取穴(《针灸甲乙经》)。另说“在气舍后一寸半”《(千金要方》);“在颈,当曲颊同身寸之一寸,人迎后”(《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布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深层内侧有颈升动、静脉。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吞咽困难,暴喑,瘿气瘰疬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猜你喜欢

  • 见《灵枢·肠胃》。消化道的一部分。有小肠、大肠之分。参见各该条。

  • 心阳不足

    即心阳虚。详该条。

  • 口问

    《灵枢经》篇名。本篇所论诸病,既非风寒之外感,又非情志之内伤,古书没有记载,口授相传,故名。篇内讨论了十二种病证之发病机制、证状及针刺方法,即:欠、哕、唏、振寒、噫、嚏、亸、泣出、太息、涎下、耳鸣、自

  • 滞颐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指小儿口内流涎,浸渍两颐。脾之液为涎,脾开窍于口,小儿脾气虚弱,固摄失职或脾胃蕴郁湿热,上蒸于口而致。脾气虚弱者,口角流涎清稀,面白唇淡,治宜温补脾气,用益黄散或温脾

  • 陈桷(jué 角)

    【介绍】:明代医家。字惟宜。安徽祁门人。曾学医于名医汪机,将汪机的弟子所录的汪机医案,编成《石山医案》(1519年)。

  • 清热固经汤

    经验方。见《简明中医妇科学》(成都中医学院)。生地黄、地骨皮、炙龟板、牡蛎、阿胶(溶化)、焦栀子、地榆、黄芩、藕节、棕榈炭、甘草。水煎服。功能清热凉血止血。治血热崩漏。如气虚者加沙参、黄芪;口渴者加麦

  • 偷针窝

    病名。即针眼。详该条。

  • 女子逆经赤涩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易知》。即室女逆经,详该条。

  • 女子暗闭

    见吴悔庵《秘传内府经验女科》,即室女经闭。详该条。

  • 油甘子虫瘿

    见《广东中草药》。即油柑虫节,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