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一:“耳风毒受在心经。”多由心肝经血热所致。其症耳内流脓带红色,耳鸣,听力下降等。治宜清热凉血,排脓解毒。可选用犀角地黄汤、龙胆泻肝汤等加减。参见聤耳、风耳条。
望诊巩膜可见蓝点,下唇部粘膜有散在、白色半透明的颗粒突起。这些征象,可作为蛔虫病诊断的参考。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筋疽。见该条②。
异痘之一。即痘疮攒集于颈项部的症状。属痘毒攻肺;若不急治,则毒攻咽喉,必发为喉头肿痛,音哑,声呛,汤药难下,变为险证。
见《国药的药理学》。为甘蔗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生。字梦卢,又字子方。浙江桐乡人。精于医术,家藏医书数万卷,著有《千里医案》等书。
小儿推拿方法。出《幼科铁镜》。又名揉耳摇头,丹风摇头。先用两手拇、食两指揉捏小儿两耳垂,再用两手捧住小儿头部轻轻摇动。有镇惊、退热、祛风寒等作用。《保赤推拿法》:“将两手捻儿两耳下垂揉之,再将两手捧儿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书》卷四。由寒气收敛腠理,阳气不能发越、怫郁而作。多在秋冬季节,项背或周身发疮,如疥如癣;或如疙瘩作痒,浸水结痂,至交春暖即愈。宜内服荆防败毒散解表,再以补中益气汤实表;外搽绣球丸
病名。即关节面失去了正常连接。见《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五。又名脱位、出臼、骨出、脱髎、脱骱、骱失。多因跌打、坠撞所致。按病因可分为外伤性、习惯性、病理性及先天性脱臼四种。以外伤性为多见。按脱出程度可分
丛书名。清·黄元御撰。最早刊于乾隆年间。包括《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伤寒悬解》、《伤寒说意》、《金匮悬解》、《长沙药解》、《玉楸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