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生
即接产。
即接产。
证名。多因素性急躁,孕后血聚养胎,阴血益虚,肝火犯胃。症见呕吐苦水,或食入即吐,眩晕口苦等。宜清肝和胃,降逆止呕,用加味温胆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芩、黄连、麦冬、芦根、姜、枣)。
【介绍】:宋代官吏。官南康守(今江西南康)。生平不详。集有《集效方》一卷。
【介绍】:宋代医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曾任武翼郎官职。其所编撰之《扁鹊心书》(1146年),共3卷,内有用中药麻醉的方剂,是现存以曼陀罗花为麻醉剂之最早纪录。
书名。又名《董氏斑疹方论》、《小儿斑疹方论》。1卷。宋·董汲撰。约刊于十一世纪末期。本书对小儿斑疹(即后来所称的痘疮、天花)的证候作了简要说明,并附方剂17首,是一部较早的痘疮专书。解放后出版《小儿药
练功方法。出《易筋经》。有三势:①第一势:取立位,两足分开,两手徐徐上提至胸前成捧球状。《易筋经》:“定心息气,身体立定,两手如拱,心存静极。”②第二势:两手分开,向两侧推移成侧平举状。《易筋经》:“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燥气偏胜出现干燥的病理。燥气太过则耗伤津液,出现口鼻干燥、皮肤皱裂、毛发不荣、干咳无痰、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症状。
病证名。出明·万全《家传痘疹心法》。痘疮须发热鼓其毒气,才能外透。凡痘疹初起发热,时起时退,或发热不盛者,乃热浅则毒轻,其痘必稀;若发热太盛,烦躁,昏睡,其痘必重。一般痘疮发热,有外感的症状。治宜发表
即十香丸第二方,见十香丸条。
又名脖项。古人把颈部分前、后两部分。前为颈部,后称项部。《素问·骨空论》:“大风颈项痛,刺风府。”
见《中国植物图鉴》。为石莼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