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篇名。生气,指人的生命活动。天,指自然界。本篇论述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有着密切相通的联系。内容主要是运用阴阳理论,从生理病理两个方面来阐述人体与自然的联系。其中列举了许多种疾病,着重说明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荆芥汤第三方,见荆芥汤条。
《卫生宝鉴》卷十七引申显卿方。朴硝不拘量。为末,每服二钱,茴香煎汤。食前调下。治膀胱有热,小便不通。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卷,三国时李当之撰,已佚。
练功方法之一。出《易筋经》。一手握空拳置于腰后,另一手高举过顶,掌面下覆,曲肘钩掌,目注掌心,舌舐上腭,鼻调匀。《易筋经》:“鼻息调匀,用力收回,左右同之。”
书名。又名《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素问佚篇》、《素问亡篇》。撰人佚名(一作北宋·刘温舒撰)。1卷。本书是唐以后人因《素问》王冰注本中独缺刺法论篇第七十二、本病论篇第七十三两篇,遂予托名写成。内容以论述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①指肝。《灵枢·九针十二原》:“阴中之少阳,肝也。”②指足少阳胆经。《素问·阴阳离合论》:“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③指足部之阳经。《灵枢·阴阳系日月》:“足之阳者,阴中
又称将瘟舌。舌红赤、光艳无苔,在温病多属营分热盛,在杂病多属阴虚火旺。参见舌红、舌绛条。
病证名。指脾经风热上壅而多涎。《太平圣惠方》:“儿多涎者,风热壅结,在于脾脏,积聚成涎也。若涎多,即乳食不下,涎沫结实,而生壮热也。”治宜清脾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