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20卷。清·熊立品编次。所谓“传症”,指传染性病症。此书系《治疫全书》、《痢疟纂要》和《痘麻绀珠》三种著作的合刊本。刊于乾隆年间。《治疫全书》6卷,系熊氏取《温疫论》详予考订,兼采喻嘉言有关春温
骨名。又名扶桑骨。位于眼眶(眉棱骨)的后方,颧骨弓上方部位。
即达原饮第一方作蜜丸。治证同。见达原饮条。
疾病的发生和经过。《灵枢·寿夭刚柔》:“谨度病端,与时相应。”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指大病后因体虚而多汗。参病后多汗条。
疝之别称。出《奇效良方》卷四十七。详疝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小蓟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郁金,详该条。
病名。见《冯氏锦囊秘录》卷六。聤耳的别名。系指脓耳耳内流脓腐臭者。又叫内耳疳臭。名称各异,总由积热上壅或风水入耳所致。久病可致耳聋。参见聤耳、耳疳条。
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亦作眼痒。由风、火、湿、热、血虚等,以及邪退正复,气血得行,均可引起。眼内痒涩不适,重者痒若虫行,奇痒难忍。可见于今之沙眼、睑缘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等病。内治:因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