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包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赤皰之别名,详该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赤皰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4卷。清·陈修园撰。刊于1803年。作者列述多种常见病症(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妇科、眼科等病症),重点介绍这些病证的常用方及其临床应用。全书首论四诊,后分门别类各以病证为主,依据症象,举出主证,
病名。①①淋证之一。《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寒淋者,其病状先寒战然后尿是也。由肾气虚弱,下焦受于冷气,入胞与正气交争,寒气胜则战寒而成淋,正气胜战寒解,故得小便也。”本证即冷淋。②小儿诸淋之一。因
龋,朽也。虫之齿缺朽也(《释名》)。龋者,“齿蠹也”(《说文》)。详齿龋条。
如豆腐渣堆铺舌面,颗粒大,松而厚,容易刮脱,表示内聚浊邪,由于胃中阳气有余,蒸发骨中浊腐之气上升而成,多属热证。
运气术语。指客气六步运动中,位于司天,在泉右侧的二气。参见间气条。
【介绍】:见刘继芳条。
解剖名。见《眼科易和》。即黄仁。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气厥论》。指鼻涕浓稠秽浊,多因肺热或胆热所致,常见于鼻渊等病。
彝药著作。约写于清初。作者不详。《献药供牲经》是彝族经文《作祭经》中的一部分,内容涉及丰富的彝医药。全书共载药69种。其中动物药64种,植物药5种。动物药主要以胆、肉入药。载病名35种,大多为当时彝医
针麻术语。针麻手术前,在病员的一定穴位上针刺,通过一定的诱导,然后运用物理性或化学性痛刺激的方法来测量手术区或规定部位针刺前后痛阈和耐痛阈的变化,以测知不同针刺穴位的镇痛效应,称针麻测痛。临床研究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