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医得效方》卷四方。硫黄(入猪肠内,缚两头,以米泔、酒、童便各一碗煮干一半,取出,先断秽气,控干)、人参、茯苓各一两,半夏(汤洗去滑)五两,煅石膏(一法同硫黄煮)一分。为细末,生姜自然汁调炊饼为丸,
病证名。热邪炽盛引起的痉病。清·吴鞠通《解儿难》:“风温、风热、风暑、燥火致痉者,热痉也。”见于小儿高热引起的惊厥。治宜清热熄风,用羚角钩藤汤。如壮热、大汗而烦渴、脉洪大者,宜清热保津,兼以熄风,用白
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条。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北宋医家。祖籍三晋(今山西),迁居东京(即开封)人。先代为开封知府,居显仁坊,原以卖药为生。1119~1125年(宣和年间)得秘方,治小儿有奇功。女贞贵族建立金国后,他随从
证名。见《张氏医通·杂门》。指阴虚盗汗之偏于火旺血热者。《景岳全书·杂证谟》:“阴虚者,阳必凑之,故阳蒸阴分则血热,血热则液泄而为盗汗也。”治宜清火补阴,用当归六黄汤。参见阴虚盗汗条。
病证名。《秘传眼科龙木论》:“肺脏壅毒,大肠积热,肝家有风,致令眼睑皮肉上下有肉如粟粒相似。唯多泪出涩痛,如米隐一般。积久年深,翳膜昏暗,渐渐加重,此眼切宜三五度镰洗出血。”《杂病源流犀烛》卷廿二更主
《证治准绳·幼科》集八方。炒扁豆、炒石莲肉(去心)、人参各一分,茯苓一钱半,炙甘草、白芷、黄芪(蜜炙)、炒木香各一钱,神曲二钱。为末,每服:婴孩一字;二岁至三岁半钱;四至五岁一钱,加大枣半斤,水煎服。
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习惯作为夏季开始的节气。《灵枢·九针论》:“左手应立夏。”古人喻人之形体与气节相应,左手关节与立夏相应。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铺地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LI7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蛇头,逆注。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郄穴。位于前臂背面,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距阳溪穴5寸处。(《医学入门》)。另说“在腕后,少士五寸,大士六寸。”(《针灸甲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