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拾遗》。即泥鳅,详该条。
指阳明腑实,肠内燥屎闭结,而时泄臭水者。《瘟疫论·大便》:“热结旁流者,以胃家实,内热壅闭,先大便闭结,续得下利,纯臭水,全然无粪,日三四度,或十数度。宜大承气汤,得结粪而利止;服汤不得结粪,仍下利并
十剂之一。用润滑药物组成,具有除去留着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滑可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是也。”“刘完素曰:涩则气着,必滑剂以利之。滑能养窍,故润利也。”“张从正曰:大便燥
病名。亦称疟母。见《鸡鸣录》。《症因脉治·疟母》:“即痰血痃癖也。疟久不愈,胸腹胁肋,有癥瘕痞癖,为患不瘥,此疟母之症也。”本症即慢性疟疾或疟疾反复发作所致的肝脾肿大。详见疟母条。参见痞条。
病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属产后下利范畴。参见产后下利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虎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隔姜灸条。
病证名。指长期呕吐、腹泄不止,引起脾虚而致的慢惊风。《幼科发挥》:“久泻不止,津液消耗,脾胃倒败,下之谷亡,必成慢惊,所谓脾虚则吐泻生风是也。”临床可见于中毒性消化不良的酸中毒病者。治以益胃养津为主。
《奇效良方》卷五十方。天门冬(去心)、远志(去心,甘草煮)、黄芪、白芍药、麦门冬(去心)、藕节、阿胶(蛤粉炒)、生地黄、当归、人参、没药、炙甘草各一钱。加生姜五片,水煎,不拘时服。治思虑伤心,吐血衄血
【介绍】:宋代医家。博学多闻,长于医,鉴于伤寒年年为患,而庸医往往误人,于是推究仲景书而撰成《伤寒治要》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