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油捻灸

油捻灸

灸法的一种。以纸捻香油点燃烧灼穴位或病变局部的方法。《世医得效方》:“近时多有头额及胸前两边有小红点于皮肤者,却用纸捻成条或大灯草微蘸香油于香油灯上点燃,于红点上焌爆者。”

猜你喜欢

  • 沈鲁珍

    【介绍】:见沈璠条。

  • 夹钟

    六吕之一。详六吕、六律条。

  • 接骨

    经外奇穴别名。见《中国针灸学》。即接脊。见该条。

  • 丹痧

    病证名。又名丹疹、烂喉痧、烂喉痧、疫痧、疫喉、喉痧。类于猩红热。因其咽喉红肿糜烂,疹色鲜红如丹,故名。丹痧属于疫疹,多流行于冬春季节,以二至十岁为多见。由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肺胃,初期邪在卫分,继之病邪

  • 浮筋

    推拿穴位名。即赤筋。详该条。

  • 葳参

    见《滇南本草》。为玉竹之别名,详该条。

  • 内踝疽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即发于内踝处的附骨疽。《外科真诠》卷上:“内踝疽生于足踝近腕之处,内属三阴经,外属三阳经,俱有寒湿下注。血凝气滞而成。初起坚硬漫肿,皮色不变,时时隐痛,难于行立。”并可成脓,

  • 辘轳转关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因肝经风热壅盛,以致二目睛旋转不定,与辘轳相似。类今之眼球振颤。宜疏风解热,用通肝散(《张氏医通》方)加减。

  • ①可通厉。疠气,又称疫疠之气、毒气、异气、戾气或杂气。为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厉大至,民善暴死。”古人认为它的产生及其致病流行,与久旱、酷热等反常气候有关。②疫疠。某些烈

  • 冬豆子

    见《四川中药志》。为黑大豆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