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法之一。亦称起泡、提泡。用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特定部位上,使之发泡的治法。如硃砂巴豆膏敷印堂穴治白喉;斑蝥研粉,放于小膏药中心,贴项两侧(患左贴右,患右贴左)治急性扁桃体炎(贴后三、四小时起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钩吻之别名,详该条。
应于四季的脉象。《难经·十五难》:“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详脉从四时条。
耳骨之一。即鎚骨。左右耳各一,在鼓室内腔上部,其形似鎚,故名。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水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风毒入耳而引起的发热化脓性疾患。清·张石顽《伤寒绪论》:“风温时毒,先犯少阳,续感暴寒而发,乃太少两阳合病,状类伤寒,以其两耳发黄。”初起常有发热,头痛,耳痛,耳聋;婴儿表现烦躁不安,数日后鼓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廿八。即针眼。《证治准绳·杂病》:“视其背上即有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眼时即瘥,故名偷针,实解太阳经结热也。”详针眼条。
指脏腑经络之气长期郁滞,不能通畅下行的病机。《素问·通评虚实论》:“黄疸、暴痛、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
证名。指不能仰天平卧,又称不能正偃。多因肺气壅盛或胃中不和,逆气迫肺所致。《素问·病能论》:“肺者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素问·评热病论》:“有病肾风者,面胕然壅,害于言,……口干
①《银海精微》卷下方。当归、黄连各二钱,制没药、麝香、冰片、白丁香各二分,马牙硝、制乳香各五分,铜绿一两(一方无冰片、白丁香)。为细末,熬黄连膏和丸,龙眼核大,每次一丸,新汲水化开点眼,日二次。治眼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