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证名。出《灵枢·五味》。又称口渴。①指自觉口咽干燥之证。多因肺胃有热,津耗血少所致。也可因水湿、痰饮、瘀血阻滞,或脾虚不运,或肾阳虚衰不能化气,使津液不能上承而致肺胃有热者,渴喜冷饮,便秘溺赤,苔黄脉数。治宜清热泻火。选用麦门冬饮子、白虎汤、承气汤等。津液亏耗者,咽干口燥,烦热升火,舌干少津。治宜养阴生津。用六味地黄丸、增液汤、五汁饮等,热恋伤阴者,可用连梅汤。血虚者,多见于大失血及产后,头晕目花,面白唇淡,舌质淡,脉芤。治宜补血益气,用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水湿停留者,渴不欲饮,胸闷纳呆,腹胀肢肿,小便不利,苔腻脉濡。治宜祛湿利水,用胃苓汤、五皮饮等;痰饮内停者,口渴胸闷,短气,吐痰涎,心下悸,或呕吐、反胃等。治宜温阳化饮,用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半夏茯苓汤等。瘀血内阻者,口渴而但欲嗽水不欲咽,唇萎,唇紫,脉涩。治宜活血祛瘀。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脾虚不运者,口渴而稍饮即止,或喜热饮,四肢困倦,脉弱无力。治宜健运。用七味白术散、春泽汤等;肾阳虚衰者,口渴欲饮,饮一、二口即厌,或水入即吐出,恶寒肢冷,嗜卧,脉细。治宜温阳补肾。用金匮肾气丸、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等。口渴频饮,多食多尿者,为消渴病,详该条。②指口咽干燥而欲饮之症。《景岳全书·传忠录》:“凡病人问其渴否,则曰口渴。问其欲汤水否,则曰不欲……此口干也,非口渴也。”参见口干条。

猜你喜欢

  • 捋法

    推拿手法名。出《金匮要略·杂疗方》。在患者肢体的外侧面,由近端推向远端。《寿世保元·发痧》:“先将儿两手自臂捋下,血聚指头方刺。”

  • 松元

    见《重庆草药》。为松塔之别名,详该条。

  • 干苓汤

    《经验医库》方。干姜、白芍药、陈皮、高良姜、柴胡、茯神、当归、防风、黄蜡、黄芪、甘草。加葵花梗心,水煎服。治精髓干枯,小便淋沥不断,疼痛难忍。

  • 四时

    即春、夏、秋、冬四季。

  • 形瘦血瘀经闭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形瘦多热多郁,血少气虚,宜服芩连四物汤,合开郁二陈汤。”

  • 张锐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宋代医家。字子刚。蜀(今四川)人。精通医术。蔡鲁公孙妇将临产而病,国医以为患伤寒,恐堕胎,不敢用药,张锐以常法与药,且使加倍服用,半日儿生,病亦去。所治多如此。曾任太医局教

  • 何偁(chēng 称)

    【介绍】:宋代官吏。字德扬。括苍(今浙江丽水)人。曾任太常博士,著《何偶经验药方》2卷。

  • 幸帽儿

    出清·阎诚斋《临产须知评正》:“在子宫口开全后不破水,卒致胎儿包被囊膜而出者,是曰被膜儿,又曰幸帽儿。”

  • 舌断

    病名。多由外伤所致舌体部分断裂或断落。《伤科补要》卷二:“含刀误割其舌,将断而未落者,用鸡子内软衣袋舌,将止痛生肌散,蜜调敷舌上,频频添换,使患人仰卧,薄粥灌喉,不动其舌,则易愈。”今多用手术治疗。

  • 胎疟

    出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疟。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