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经穴名,代号ST28.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脐下3寸,旁开2寸处(《循经考穴编》)。另说在天枢下五寸(《针灸甲乙经》);天枢下四寸(《针灸聚英》);“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九。指婴儿惊热内蓄,精神不爽,面色虚白,初则温温有热,其后颊赤多惊,物动则恐,声响即悸的证候。
病名。《喉科秘钥》卷下:“此症因脾家热毒积久而发。生于牙根内面,走窜如莲花一座。”治宜解毒泻热。可选用清胃散、五味消毒饮等加减。或以刀针刺患处出血,外吹冰硼散。
病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此症……初起未破名穿牙疔,已破即穿牙毒。”详穿牙疔条。
【介绍】:参见刘继芳条。
温法之一。救治阳气将脱的方法。症见汗出不止,吐利,四肢厥逆,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等为寒盛阳衰,阳气将亡之候。急用四逆汤或参附汤挽回阳气而救厥逆。
针灸著作。又名《同人针灸》。2卷。清·肖福庵撰。刊于1831年。首为周身经穴及十四经经穴图解歌诀,其次为多种病症的针灸取穴。内容简要。
指腧穴。《灵枢·小针解》:“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因穴位为经络气血会聚之处,故名。参见腧穴条。
病名。指类中风。《症因脉治》卷一:“内伤中风论……以其不因外感,故曰内伤,以其症类中风症,故亦曰中风,古人名类中风,即此症也。”参见类中风条。
病名。系指阳明胃火上冲致牙龈肿胀,疼痛难咬,故名。《咽喉经验秘传》:“咬牙风即锁喉风,毒聚牙根胃火攻。”症见牙龈肿痛外,常伴有吞咽不利,口臭,便秘或身发寒热等。治宜清火解毒,消肿止痛。可选用三黄凉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