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泄泻的总称。指脾泻、胃泻、肠泻、洞泻、瘕泻、食积泻。《医林绳墨·泄泻》:“泻有六焉,脾、胃、肠、瘕、洞、食积是也。”详各该条。
唐代为地方设置的卫生官员,又称医药博士。掌疗民疾,时设时废,官阶从八品上以下,以州之大小分数级。大、中、下都督府,上、中、下州等,分别设有博士、助教或学生等几人或二、三十人。掌管各辖区之医疗、巡疗和推
即达原饮第一方作蜜丸。治证同。见达原饮条。
证名。指带脉不和出现的病症。《素问·痿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脉经》卷二:“带脉左右绕脐腹腰脊痛,冲阴股也。”《杂病源流犀烛·带脉病源流》:“中分不运,必病腹满。阴阳两虚
病名。系有头疽生于腰部命门穴者。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又名对脐发。多因火毒伤肾所致。证治见有头疽。
《绛囊撮要》方。大蝦蟆一个,砂仁不拘量。将砂仁研末,装入蝦蟆腹内,令满,缝口,用泥周身封固,炭火煅红,候冷,将蝦蟆、砂仁研末,作三次服,陈皮煎汤送下。功能行气消积。治气臌;并治小儿疳疾,面黄肌瘦,肚腹
见《湖南药物志》。为虎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黑睛上之薄翳。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微翳,混蒙瞳子,人虽不觉,自难耐其昏眊,名曰虚潭呈月,盖其状光滑深沉,似无而实有也。凡一切险恶外障,致目失明者,愈后必有此。”属宿翳,详该条。
出《灵枢·五味论》:“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脉,则血气走之,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中汁注之,注之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本干而善渴。”系指由咽至胃之通道,即食管。
见《中药大辞典》。为松笔头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