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清末医家。字孟劬。浙江钱塘人。专门喉科,编著有《白喉证治通考》一书。
①手掌的中央部分。又名掌心、手心。诊察掌中可知腹中的寒痛或热痛。《灵枢·论疾诊尺》:“掌中热者,腹中热;掌中寒者,腹中寒。”②经穴别名。出《针灸资生经》。即劳宫。见该条。
病证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张氏医通·诸血门》:“劳心太过,吐血不止,归脾汤去木香加门冬、阿胶。”如心火旺盛,可用米莲散(见《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参见吐血、内伤吐血条。
综合性医著。30卷。日本·丹波康赖撰于982年。本书辑录整理了我国唐代以前多种医书而成。内容包括医学理论及各科临床。卷1治病大体及服药法、合药法等;卷2针灸孔穴;卷3~14内科杂病及六淫、时行诸病;卷
病证名。即鼻衄。《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衄发从……后秋至冬为阳明衄。”参见鼻衄条。
用通利之药,去除气滞邪壅之证。《汤液本草》卷上:“通可以去滞,木通、防己之属是也。”又如产后气血壅盛,乳汁不下,用通草、王不留行等药以通窍下乳。又如湿痹之证,由于湿邪留滞,四肢沉重痠痛,用防己、威灵仙
吻的异体字。见吻条。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灸猥退风半身不遂法,先灸天窗……次脚髓孔,足外踝后一寸。”近代《中国针灸学》称足髓孔,即昆仑,属足太阳膀胱经穴。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雍在心经,致伤于耳。五种:耳痔、耳蕈、耳雍、耳塞、耳烂。”详各该条。
病名。又名茧唇、紧唇。《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生疮,而重被风邪,寒湿之气搏于疮,则微肿湿烂,或冷或热,乍瘥乍发,积月累年,谓之紧唇,亦名沈唇。”亦见于《圣济总录》卷一百十八“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