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指治疗游走性疼痛一类病症的针刺方法。其法直刺痛处,并予留针,再以左手按其周围痛
脉象分类之一类。《脉诀》把二十四脉分为七表、八里、九道三类。九道脉即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九种脉。
病名。《素问·生气通天论》有:“汗出见湿,乃生痤疿”的论述。指生于股臀间的疮疡。《外科正宗》卷四:“密如撒粟,尖如芒刺,痒痛非常,浑身草刺。”由脾经湿热,湿毒郁久而成;或因久坐卑湿之地,或坐烈日石上酿
病名。聋者,“无闻也”(《说文》)。“笼也,如在蒙笼之内不可察也”(《释名》)。“耳不听五声之和曰聋”(《康熙字典》引《左传僖二十六》)。参见聋聩条。
运气术语。①指六气正当其主令时位之所化。《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明其正化。”吴昆注:“正化者,六气各有正化,当其位者为正,非其位者为邪也。”如壬申、壬寅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中运为太角木运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复溜,见该条。
病名。①出《外科启玄》卷二,又名黑疔。即疔生于涌泉穴及足少阴肾经循行部位且见寒热,面色枯焦黝黑者。治宜解毒托里加肾经的引经药。②见《外科真诠》卷下,即满天星疔。见该条。
病证名。指胞衣早破,引起的胎涩难产。《临产须知》:“胞衣先破,其故有二:一因母弱气血虚,胞衣薄,儿身转动,随触而破。一因儿身未转,坐草早,用力狠,以致胞破久,血水干,产路涩,儿难下。急用加味芎归汤加熟
出《本草纲目拾遗》。又名白梅花、绿梅花。为蔷薇科植物绿萼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 var.viridicalyx Makino的花蕾。主产江苏、浙江。酸、涩,平。入肝、胃经。
见《植物学大辞典》。为自扣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