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鸡骨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灵枢·卫气》。即背俞穴。详该条。
病名。见清抄本《外科或问》(著人未详)。即瘰疬。详该条。
【介绍】:见陈元赟条。
五代时官名。五代时无医疗机构的设置,仅设此职以掌管医事。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天蛇头。证治见指疔条。
见陆氏三世医验条。
六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手少阴之本,在锐骨之端;标,在背腧也。”马莳注:“手少阴心经之本,在锐骨之端,即神门穴,标在背之心俞穴。”
病证名。出《颅囟经》。为头部生疮的一种疳疾。多由小儿平素感受风热,失于发散,加以乳食不调,中气内虚,风热乘虚上犯头部所致。症见头上生疮疡,头热,毛发焦枯如穗,甚至脱落光秃,鼻干,心烦,疲倦,困睡,目睛
综合性医书。明·叶文龄撰。刊于1534年。卷1论脉;卷2~4分述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多种病证的证治,兼述妇人、小儿、疮疡、耳、鼻、喉、口齿病证等;卷5~7为治疗方剂;卷8介绍用药、药性及常用中药。据作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