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突然消失,如剥脱样的舌象。多属胃阴枯竭、胃气大伤的证候。如见舌的后半部剥苔,是病邪入里未深而胃气已伤。舌前半部剥苔,是表邪虽减,但胃肠有积滞或有痰饮;舌心剥苔是阴虚、血虚或胃气受伤。《辨舌指南》:
医经著作,不分卷。清·俞樾(曲园)撰于1850年。此书乃俞氏《读书余录》之一。总收48条《内经》经文。俞氏发挥其考据之长,以决《内经》之疑、之阙、之异;以断注家之失、之得、之误。考据精确,使《内经》中
指表现于病人体表,主要是通过望、闻诊而得到的病候,系与“内证”相对而言,见《难经·十六难》。如肝病之外证是“善洁、面青、善怒”、肺病之外证是“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等。
养生术语,也是道家的一种养生方法。刘勰《新论》中有“决命必在吞气”之说。《抱朴子内篇·杂应》中亦有“有冯生者,但单吞气,断谷已三年”的记载。
筋骨结合的地方。《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病名。①指肺热传肾所致骨强筋柔,肢体举动无力的疾患。《素问·气厥论》:“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痓。”王冰注:“柔,谓筋柔而无力。痓,谓骨痓而不随。气骨皆热,髓不内充,故骨痓强而不举,筋柔缓而无力也。”②即
即十二刺。见该条。
《证治准绳·幼科》集七方。人参、白术(炮)、木香各一两,五味子、当归、高良姜各五钱。为细末,面糊为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米饮送下。治小儿腹痛啼哭不止。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撞刺生翳外障。详该条。
指胃。胃主受纳谷食,故称。《灵枢·本输》:“脾合胃,胃者,五谷之府。”喻胃为水谷汇聚之所。又称水谷之海(《灵枢·海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