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拾遗》。为骨碎补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咽部疼痛。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医学心悟·咽痛》:“咽者,少阴经脉所过之地也,热邪攻之,则咽痛。”寒邪直中下焦,逼其无根失守之火,发扬于上,亦令咽痛。然必有下利清谷,四肢厥冷等证。
经外奇穴名。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位于耻骨下缘中点,阴茎根旁开3寸处。主治竖痃疝气,气上攻心。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见《广东中草药》。为山藿香之别名,详该条。
卷,清·叶天士述,相传系叶氏门人顾景文记录整里而成。传本不一,其一传于叶氏门人华岫云,王孟英《温热经纬》中《外感温热篇》的原文即据于此;又本见于唐大烈《吴医汇讲》卷一,名为《温症论治》内容与华氏本大同
指外侧缘。《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
八纲中用以辨别病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二纲。一般外感初起,邪在肌表,属表证,病较轻浅;若病在脏腑,则属里证,病较深重。伤寒与温病的证候分类中,对表里证的辨别,有明确的区分:伤寒以三阳为表,三阴为里,三阳中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即栝楼反,详该条。
疟疾之一。《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疟多寒者,名曰牝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叙论》:“病者寒多,不热,但惨戚振慄,病以时作,此以阳虚阴盛,多感阴湿,阳不能制阴,名曰牝疟。”方用蜀漆散、柴胡桂枝
病名。出《素问·痹论》。肝痹、心痹、脾痹、肺痹、肾痹的总称。详各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