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脉治》卷二方。枳实、厚朴、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水煎服。治胃家有痰,兼有食积者。
见《陕西中草药》。为窝儿七之别名,详该条。
见《东还纪程》。为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松叶之别名,详该条。
隔物灸之一。出《千金要方》。用生附子3份,肉桂2份,丁香1份,切细碾末。以黄酒或蜂蜜调和,制成6毫米厚的药饼,细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施灸。亦称附子灸。由于附子辛温大热,有温阳扶羸的作用,适用于阳萎,早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巴豆之别名,详该条。
方书名。30卷。宋代医方,撰人待考(原题宋·张锐撰。据陆心源《仪顾堂集》卷19考证疑为北宋·孙兆撰)。今存者为清代翻刻宋本,已缺2、3、6、8四卷。卷1为医论及炮炙法;卷4~27选录多种病证的治疗方剂
痰证之一。指痰证初起者。《不居集》卷十七:“新痰,新起之痰,其症轻,其形色青白稀薄,其气味亦淡。初起头痛发热,类外感伤寒。半夏、陈皮、花粉、茯苓、甘草、苏子。”参见痰证条。
病名。见《救伤秘旨》。即肩关节脱臼。详肩甲骨出条。
耳后连头部处。相当于今解剖学之乳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