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多因风邪蕴积肠间,或情志过激,酒食所伤而致。症见肛门肿突,大便难而血出,腹胁胀满,甚或形成脱肛良久不能入。治疗:因风邪蕴积者,可选用威灵仙丸加减;因情志过激而发者,可选
病证名,指齿龋而牙龈肿痛,齿缝出脓。《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足阳明、足太阳之脉,并入于齿,风气入其经脉,与血气相搏,齿即肿痛,脓汁出,谓之风龋。”治宜消风镇痛,用赴筵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良姜、
病名。清·汪嘉谟《胎产辑萃》:“产后恶露不尽,血结刺痛,名曰血母块。”详儿枕痛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类梧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疟疾之一。《素问·疟论》:“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①指寒邪内伏,秋凉而发者。《证治汇补·疟疾章》:“纳凉之风寒,沐浴之水寒,先伏于腠
《医醇賸义》卷三方。玉竹、沙参、蛤粉各四钱,羚羊角一钱五分,麦门冬、贝母各二钱,石斛、栝蒌皮各三钱。水煎,加梨汁半杯,冲服。治肺热,咳嗽微喘,肌表漫热,口燥咽干。
见《东医宝鉴·内景篇》卷二。即大蓟散,见该条。
即补肾阴。详该条。
《辨证录》卷六方。麦门冬二两,天门冬、金银花各一两,人参三钱,生地黄、茯苓各五钱。水煎服。治消渴,气喘痰嗽,面红虚浮,口舌腐烂,咽喉肿痛,得水则解,每日饮水约一斗,属肺消者。
①骨名。又名骭骨。即胫骨。参见骨条。②经外奇穴名。《素问·刺腰痛篇》:“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近代《针灸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