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①见《丹溪心法·消渴》。又称肾消、消肾。《医学纲目》卷二十一:“下消者,经谓之肾消。肾消者,饮一溲二,其溲如膏油。”本症多因肾衰不摄所致。主要症候为小便特多,或如膏油,或甜,口渴多饮,面黑耳焦
见《外科真诠》。草乌五钱,白芷一两,龙骨一钱五分,五倍子四两。先将前三味搥碎,入五倍子同炒焦,只用五倍子研细,香油调刷患处。治甲疽,症见足趾甲旁,胬肉高突,时流黄水,疼痛难忍。
证名。嘈杂的俗称。《杂病源流犀烛·嗳气嘈杂吞酸恶心源流》:“嘈杂者,即心嘈。”详嘈杂条。
药物学著作。18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57年。作者鉴于《本草备要》的作者汪昂“不临证而专信前人,杂揉诸说,无所折衷,未免有承误之失”,故重新将该书修订。内容半数保留,半数增改,并补充了一些《本草纲
①经外奇穴名。出《银海精微》。别名前关、当阳。本穴位置原载:“在外眥五分是。”《圣济总录》:“眼小眥后一寸。”《奇效良方》:“在眉后陷中,太阳紫脉上。”今多据《圣济总录》结合《奇效良方》等,定位于外眼
从病情在日间和夜间的变化对比,来推断疾病的深浅进退的一种辨证方法。凡病昼增剧而夜安静,为阳有余,病在气分。夜增剧而昼安静,为阴有余,病在血分。昼发热而夜安静,为邪旺于气分,其病在阳。昼安静而夜发热,为
运气术语。出《素问·六微旨大论》。戊为火运,午为火的正位,中运火与岁支午同气,故所指即戊午年为岁会。参见岁会条。
见近时十便良方条。
【介绍】:见顾观光条。
见《上海饮片炮制规范》。即桂丁,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