疹痘秘旨
参见痧痘集解条。
参见痧痘集解条。
①经穴名。代号RN9。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分水、中守。属任脉。位于腹正中线,脐上一寸。布有第八、九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下动、静脉。主治腹痛,肠鸣泄泻,水肿,蛊胀,以及肾炎等。直刺0.5~1寸。艾炷灸
见《中药材手册》。为甜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藏医学著作。(藏名《门吉钦本》)。汉族医僧马哈德瓦和藏族翻译家达玛郭卡合作编译。成书于七世纪中叶。全书内容主要以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的论述404种病的医方百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医学论著4种等为
证名。见《时方妙用》卷二。指脐腹部疼痛。《医学刍言》:“脐下寒痛、火痛。寒痛乃肾阳虚而阴寒凝结,宜真武汤,或桂枝茯苓汤。又有火痛者,必小便不利,或小便点滴胀痛,宜五苓散送下通关丸。大便不通者,宜下之。
方书。1卷。清·司马湘(晴江)辑。辑年不详。此书汇集七珍双治散、金疮铁扇散等42方,多为外科验方。卷末附“市肆所卖丸散膏丹目录”,收回生再造丸、瞻酥丸等25方;“治杂方目录”,收治哮喘方等治蛇头疔方等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大丁草之别名,详该条。
寒性收缩,使阳气不得宣泄。故寒在皮毛腠理,则毛窍收缩,卫阳闭束,出现恶寒、无汗等症。《素问·举痛论》:“寒则气收”,又“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
又名金水相生。是同时治疗肺阴虚和肾阴虚的方法。症见咳嗽气上逆、咳血、音哑、骨蒸潮热、口干、盗汗、遗精、腰痠腿软、身体消瘦,舌红苔少,脉细数。用沙参、天冬、麦冬、玉竹、百合、生地、熟地、女贞子、枸杞子、
【介绍】:见卢祖常条。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鸡骨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