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纲目》。又名石碱、花碱、水碱。为从蒿、蓼等草灰中提取之碱汁,和以面粉,经加工而成的固体。咸、苦,温。软坚,消积。①治积块,噎膈反胃。内服:3~9克,入丸、散。②治疣赘,研末调敷;虫牙痛,研末填
经外奇穴名。别名止泻、血清、关元上。位于腹中线,当脐下2.5寸处。或于神阙与曲骨穴连线之中点取穴。主治尿潴留,腹痛,腹泻,痢疾,血尿,淋病,肾炎等。直刺1~1.5寸。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触冒寒气而为病,谓之伤寒。产妇血气俱虚,日月未满,而起早劳动,为寒所伤,则啬啬恶寒,翕翕微热,数日乃歇,重者头及骨节皆痛,七、八日乃瘥也。”因产后气血大虚,卫外不固,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瓜子金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即妊娠烦渴,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降香桃花散,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金雀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孙纵添条。
【介绍】:见倪枝维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蜀葵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