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痘疹闷乱

痘疹闷乱

病证名。痘疹神识不清的一种表现。《痘疹心法》:“谵妄、狂扰而烦躁者,谓之闷乱。”一般为湿热痰浊瘀血阻塞心包,扰及神志所致。治以清热化湿,豁痰消瘀为宜。烦热闷乱,宜清心解毒,用导赤散银花连翘、山栀、黄连之类;湿蔽清窍,宜芳香化浊,用菖蒲郁金汤;痰浊阻窍,宜豁痰开窍,宜温胆汤加菖蒲郁金;瘀血阻络,宜消瘀活络,宜通窍活血汤

猜你喜欢

  • 赤根疔疮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疮形状如赤豆,或生腋下,如鸭子大者……但见其赤,即谓之赤根疔疮。”

  • 翁格尔

    见《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为雪乌之藏族语名,详该条。

  •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用苦寒药治热证,热象不减而反增,这不是有余的热证,而是真阴(肾阴)不足的虚热,应滋补肾阴,热象自除。参见壮水为主,以制阳光条。

  • 麻子仁

    出《伤寒论》。为火麻仁之别名,详该条。

  • 刺络疗法

    即刺血疗法。见该条。

  • 狗咽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喉内忽有气结塞不通,世谓之狗咽,此由风热所作,与喉痹之状相似。”似指因各种咽喉疾患(如喉痛、喉痹等)所致之气道阻塞于咽喉,而呼吸声如狗喘之状。治宜疏风宣肺,清热利咽。可

  • 一块瓦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金耳环之别名,详该条。

  • 牡荆汁

    出《陶隐居登真隐诀》。即牡荆沥,详该条。

  • 痘科方药集解

    参见痧痘集解条。

  • 目昏昧

    证名。见《审视瑶函》。即目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