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补万病回春》卷五方。枳壳、天花粉、荆芥、薄荷各五分,黄连、牛蒡子各八分,连翘一钱,栀子六分,甘草三分,灯草十根。水煎服。治舌下肿如核大,取破出黄痰,已痊而复发者。
病证名。指阳气不足,无力升举所致的头痛。《景岳全书·杂病谟》:“阳虚头痛,即气虚之属也。亦久病者有之,其证必戚戚悠悠,或羞明,或畏寒,或倦怠,或食饮不甘,脉必微细,头必沉沉,遇阴则痛,逢寒亦痛。”参见
分,分肉;腠,腠理。分肉和腠理等组织。《素问·水热穴论》:“阳气留溢,热熏分腠,内至于经。”
俗病名。为肉芽组织过度增生的一种皮肤病。见《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又名锯痕症、肉蜈蚣、多继发于外伤、烧伤或手术后的瘢痕上,亦可因疮疖后而继发者。好发于胸、背及四肢等处。皮损高突不平,逐渐
证名。指发热如潮汛之有定时。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张氏医通》卷三:“潮热有作有止,若潮水之来,不失其时,一日一发。若日三五发者,即是发热,非潮热也。有虚有实,惟伤寒日晡发热,乃胃实,别无虚
出《神农本草经》。为当归之别名,详该条。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角蒿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名寝汗。指睡中出汗,醒后即止。多见于虚劳,以阴虚者为多。《医略六书·汗病》:“盗汗属阴虚……盗汗乃睡中汗出,醒则汗收,因阴气空虚,睡时卫气乘虚陷入,则表无护
药物剂型之一。把药物研成极细粉末,加适当粘合剂制成纺锤、圆锥、长方等不同形状的固体制剂。内服时可将锭捣碎,温开水送服。外用时可用水、或醋、或麻油等磨或捣碎成粉调匀涂患处。如紫金锭等。
【介绍】:见韩善徵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