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瘀血流注

瘀血流注

流注病的一种。因跌扑损伤,或产后恶露未尽,瘀滞经络,湿热毒邪乘虚而入,结而为肿,形成本病。初起局部肿胀,触之坚痛,皮色微红或青紫;继而皮色焮红灼热,并可向周围蔓延,伴有恶寒发热,骨节疼痛等症。久后成脓,破溃脓尽收口而愈。相当于深部脓疡。治宜行气、活血、解毒。因跌扑损伤所致者,宜服散瘀葛根汤;产后瘀血所致者,宜服通经导滞汤加减;若脓成则切开引流,按痈疽溃后治疗。

猜你喜欢

  • 迎随补泻

    刺法。指以针尖方向与经脉之间的逆(迎)、顺(随)关系来分别补泻的方法。《灵枢·终始》:“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较原则的提出了泻法为迎、补法为随的见解。后世医家据此加以发挥,认为迎随

  • 真脉

    真脏脉之简称。详真脏脉条。

  • 大肠募

    见《千金要方》。即天枢。

  • 鼻针疗法

    是指以针刺鼻上特定部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鼻和经络脏腑有密切联系,“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灵枢·五色》明确指出,“明堂者鼻也。”“五藏次于中央,

  • 清油

    出《岭南卫生方》。为麻油之别名,详该条。

  • 脂麻秸

    出《摘元方》。即麻秸,详该条。

  • 小溪

    见溪谷条。

  • 伏羲

    传说中上古人物,三皇之一。传其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伏羲制九针”的传说,印证了中国针灸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的史实。

  • 校正王朴庄伤寒论注

    见伤寒论注条。

  • 口腔溃疡散

    经验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青黛、白矾、冰片。为细末,每用适量,外涂患处,日2~3次。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疱疹性口腔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