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前便血

经前便血

病证名。见《简明中医妇科学》。指每月行经前一、二日,大便下血。多因素嗜辛辣燥血之物,热郁肠中,大肠胞宫并域而居,当经行之前,胞中气血俱盛,引动肠中郁热,因而迫血下行所致。症见经前大便下血,色深红,面赤唇干,咽燥口苦,渴喜冷饮头晕心烦,经行量少,色紫红稠粘等。宜清热凉血止血。方用约营煎(生地、芍药、甘草续断地榆槐花、炒芥穗、乌梅黄芩),大便燥结甚者,去乌梅,加麻仁、郁李仁;热甚者,去乌梅,加栀子黄连

猜你喜欢

  • 腰重

    证名。见《中藏经·论肾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指自觉腰部沉重。多因肾虚水湿停滞所致。宜用甘姜苓术汤、三圣汤、渗湿汤、轻腰汤等方。参见肾着条。

  • 视远怯近证

    病名。见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即能远怯近证。详该条。

  • 还阴救苦汤

    《原机启微》卷下方。升麻、苍术、炙甘草、桔梗、柴胡、防风、黄连、黄芩、黄柏、知母、生地黄、连翘、羌活各半两,细辛二钱,藁本四钱,川芎一两,当归尾七钱,龙胆草三钱。为粗末,每服七钱,水煎,去渣热服。治目

  • 中焦如沤

    出《灵枢·营卫生会》。沤,浸渍、腐熟。中焦的主要功能是沤渍食物、腐熟水谷,故称。

  • 产后遍身疼痛

    病证名。出《经效产宝》。多因产后气血亏损,运行无力,致血留滞于经络、肌肉之间;恶露过少,瘀血停留,败血入于关节之中;或产后血脉空虚,风寒袭之,流注筋脉所致。气血运行不畅者,兼见骨节不利,筋脉拘急,治宜

  • 气海

    ①身体部位。①四海之一。指膻中。又名上气海。是宗气会聚发源之处。《灵枢·海论》:“膻中者,为气之海。”②指丹田。又名下气海(《类经附翼》)。参见丹田条。②经穴名,代号RN6。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脖胦

  • 华池

    ①指口。宋《太平御览》:“养生经曰:“口为华池。”②指舌下。《黄庭经注》:“舌下为华池。”

  • 茵陈麻黄汤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四方。茵陈、麻黄。水煎,加黄酒少许服。治湿热黄疸,表实无汗者。

  • 肚痈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腹皮痈。见该条。

  • 伤寒活人指掌

    见伤寒图歌活人指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