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镇潜。镇静安神药和潜阳药合用,治疗因心神浮越表现惊悸失眠或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的方法。镇潜药多为金石、介类质重下坠之品,如磁石、朱砂、生铁落、龙骨、牡蛎、真珠母等。
书名。清末余奉仙撰。全书分51章。1~5章阐述四诊、用药等说,其余分述风痫、风寒、时气、温疫及各种异型疫病证治经验200余条;各症论述病因、证候,并列治疗方药及经治医案,对疫病证治,有独到之处,案语亦
白喉证型之一。见清·余二田《喉症指南》。由秉质素弱,兼感寒邪所致的白喉。其症初起无恶寒发热,饮食如常,惟唇白面青,精神疲倦,喉内起白皮或白块,随时增加。治以温经散寒为主。用附桂理中汤。参见阴寒白喉条。
见溪陆氏医述条。
方书。敦煌出土卷子。有4种卷子,作者未详。约为唐代写本。4种卷子内容各异,间有残缺。倡导辟谷养生,记有“休食方”、服“茯苓饼法”、“胡麻法”、“槐子法”等辟谷方,为研究古代养生学较早文献。现分别藏于法
病证名。指寒邪直中太阴或邪传太阴寒证。亦称太阴脏证。《通俗伤寒论·伤寒本证》:“邪传太阴脏证,口淡胃钝,呕吐清水,大腹痞满,满而时痛,自利不渴,渴不喜饮,小便短少色白。……此太阳寒邪,直入足太阴脏证也
见济生拔粹条。
证名。指感受风热阳邪所致的表证。《赤水玄珠·论表里热》:“有表而热者,谓之表热。”症见发热,恶风,头痛,口渴咽痛,咳嗽痰黄,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等。治宜辛凉解表。用桑菊饮、银翘散等方。参见热证条。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又称眩掉。《素问玄机原病式》:“掉,摇也;眩,昏乱旋运也。”泛指头摇、肢体震颤、头晕目眩等症。多因风邪及肝病所致。参见颤振、痉、眩晕等条。
即牙出血。齿衄之俗称。详齿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