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肝常有余

肝常有余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之一。肝为风木之脏,其性刚而不柔,旺於春,春乃少阳之气,可使万物生发和成长。明·万全根据自然界的这种春生夏长的规律,认为阳气自然有余。小儿犹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方长而已。说明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在生理上正是肝常有余的体现。同时在病理上他还认为“五脏之中肝有余”。因为肝属木,木生风,肝有风则目连剳,或直视大叫,筋急项强搐搦牵引,尤其小儿禀纯阳,感受病邪,每易嚣张,邪正交争则剧,最易出现壮热惊搐之证。如同一痢疾,成人则较缓和,小儿每多发病急暴,高烧抽搐;同一发烧,有的仅是一般发热,便致抽搐痉挛;有的本是伤风病证,由于风为阳邪化热最速,小儿既不堪时邪之稽留,又难耐高烧之燔灼,以致一时热甚风生,陡然出现惊搐不已,抽掣神昏之象;有的本是积滞病证,运化转输不利,一时阴阳平衡失调,卒然出现神志昏乱,惊掣抽搐之象;尤其小儿神气怯弱,邪易深入,内陷心包惊悸神昏,肝风内动,则抽搐瘛疭肝风心火,交相煽动,易致火热炽盛,真阴内亏,柔不济刚,筋脉失养,故惊搐神迷不已,甚则角弓反张。以上均为肝常有余现象,所以在治疗上有“肝则有泻无补”的论点。

猜你喜欢

  • 重迭痔

    病名。《外科大成》卷二:“生骑缝中间,层层叠起,干燥无水,只痒而不肿痛。”相当于赘皮外痔或肛门部瘙痒性皮肤病。参见外痔及痔漏薰洗法。

  • 清胰二号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遵义医学院)。生大黄(后下)、赤芍药各15克,厚朴、木香、延胡索、栀子、牡丹皮、芒硝(冲)各9克。水煎服,每日二剂,三至四次分服。功能泄热通便,理气止痛。治重型胰腺炎(急性

  • 外实内虚

    详外痛内快条。

  • 钉脑疔

    病名。出《疡医大全》三十四卷。疔疮生于太阳穴附近者。证治同疔疮。

  • 痘不灌浆

    痘疮由小小血泡,起胀渐大,变成水泡形,逐渐转成脓泡的症状为灌浆。灌浆时,根、窠要红润,脓浆要饱满,色如黄蜡,二便正常,饮食不减者为佳兆。痘不灌浆,明·徐春甫《痘疹泄秘》谓有二因:“一则气血不足;一则热

  • 浸洗剂

    将药煎汤,浸洗全身或局部。可以“疏其汗孔,宣导外邪”(《圣济总录》)。如《金匮要略》苦参汤等。

  • 石苇瞿麦散

    见《鸡峰普济方》卷十八。即石苇散第一方,见石苇散条。

  • 肠痹

    病名。指大、小肠的气机痹阻,导致多饮而小便不利或飧泄的病症。《素问·痹论》:“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治宜利尿健脾为主。选用五苓散、吴茱萸散、木香丸等方。

  • 热俞五十九穴

    经络俞穴。出《素问·气穴论》等篇。指治热病的五十九个俞穴。头上五行(中行为督脉,傍四行为足太阳经),每行五穴(中行为上星、囟会、前顶、百会、后顶五穴;次两傍二行各五穴为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又

  • 胎前咳嗽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子嗽。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