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胃足阳明经病证

胃足阳明经病证

病证名。因足阳明胃经经气异常而致。《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谓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鼾衄,口,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慄,胃中寒胀满。为此诸病,盛则写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脉经·胃足阳明经病证》除前列“是动、所生”病之外,尚列举了腹胀、胃管心痛、饮食不下、膈塞不通、大便难或泻等。参胃病有关各条。

猜你喜欢

  • 许律

    【介绍】:明代医生。字用韶。履贯不详。世医出身,父亲许矩是元代医学教授,他承继家传行医。其弟许度量,也业医。

  • 厉痈

    病名。出《灵枢·痈疽》。又名厉疽。多由足三阳经湿热下注或足三阴经亏损所致。发于足旁小趾之侧。若初起红肿疼痛,溃破有脓,属湿热偏盛,为顺证,易治;若初起局部色黯,痛不显,不易成脓,或溃破清稀,属阴气凝结

  • 赤秃

    病名。出《肘后方》卷六。本病初起头皮出现细小丘疹,色赤而流水,浸淫痒痛,但不起痂,最后毛发脱落。治疗用白马蹄烧灰研细用猪脂调搽。

  • 小趾

    即第五足趾。

  • 缠腰火丹

    病名。生于腰肋间的疱疹性皮肤病。见《疡医准绳》卷四。又名蛇串疮、火带疮、蛇缠疮、蛇丹、蛇缠虎带。多由心肝二经风火,或脾肺二经湿热所致。起病突然、症见患部皮肤发红烧灼刺痛,红疹集簇,继而出现水疱,小如粟

  • 缪坤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子厚。江苏江阴县人。家中七代世医,传到他时,医名更著。嘉靖年间(1522~1566年)曾被官方征到军队中治疗流行病。著有《方脉统宗》一书,已佚。

  • 肾虚头痛

    证名。指肾中元阴或元阳虚衰所致的头痛。《证治准绳·头痛》:“下虚者,肾虚也,故肾虚则头痛。”肾阴虚为主者,症见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治宜滋补肾阴为主,可用六味丸、大补元煎加减。肾阳虚

  • 胃脘内痈

    病名。出《素问·腹中论》。即胃脘痈。见该条。

  • 何若愚

    【介绍】:金代医家,善针灸。他探讨经络之原,针刺之理,作《流注指微论》,原书已佚。后为便于记诵,于1153年(贞元元年)取其义作《流注指微赋》,流传至今,对普及针灸知识,有一定作用。

  • 江考卿

    【生卒】:十九世纪【介绍】:晚清骨伤科医家。字国兴。清华(今江西婺源)人。精于医治跌打损伤,常有奇验,闻名于一时。《婺源县志》记有其用手术治疗类似泌尿结石及睾丸摘除等手术。并曾进行过骨移植术以治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