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胸胁痛

胸胁痛

证名。出《素问·刺热论》。多见于少阳病及肝胆疾患。·《诸病源候论·胸胁痛候》:“胸胁痛者,由胆与肝及肾之支脉虚,为寒气所乘故也。……此三经三支脉,并循行胸胁邪气乘于胸胁,故伤其经脉,邪气之与正气交击,故令胸胁相引而急痛也。”《济生拔粹·此事难知》:“少阳证,胸胁痛,往来寒热而呕,或咳而耳聋,脉尺寸俱弦,忌发汗,忌利小便,忌过大便,故名三禁。汤宜和解小柴胡汤主之。”本症实证居多。可由气机郁滞,痰饮瘀血所致。《景岳全书·胁痛》:“暴怒伤肝气逆胀满,胸胁疼痛者,宜解肝煎。”“气滞胸胁痛而兼喘者,宜分气紫苏饮。”“痰饮停伏,胸胁疼痛者,导痰汤加白芥子。”《丹溪心法·胁痛》:“气郁而胸胁痛者,看其脉沉涩,当作郁治。痛而不得伸舒者,蜜丸龙荟丸最快。”《医林绳墨·六郁》:“血郁者,胸胁作痛,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亦芤数。”胸胁痛也可见于内伤虚损。《金匮翼》卷六:“肾气虚弱,羸怯之人,胸胁之间,多有隐隐微痛,此肾虚不能纳气气虚不能生血之故。……宜用熟地破故纸之类补肾阿胶、芎、归之类和血。”参见胸痛、胁痛条。

猜你喜欢

  • 五变刺

    古刺法名。《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余闻刺有五变,以主五输。”有二义:①指四时变化和五俞穴相配合进行针刺,即冬刺井,春刺荥,夏刺输,长夏刺经,秋刺合,“是谓五变,以主五输。”②指五类疾病与五输穴相

  • 掣节

    证名。《灵枢·五邪》:“邪在肝……行善掣节。”掣,牵引;节,关节。行善掣节,是行动时多牵掣其关节之意。

  • 鹘眼凝睛

    病证名。指目若鹘鸟之眼珠突出而定睛不转之病状。见《银海精微》。又名鹘眼凝睛外障、鱼睛不夜。多因风热毒邪壅阻,眼络滞涩所致。证见目珠逐渐胀起,赤而坚硬,甚则突出于眼眶。眼珠转动失灵,胀痛难忍,视力锐减,

  • 周广

    【生卒】:八世纪上半叶【介绍】:唐代医生。吴(今江苏境内)人。从纪朋学习医学,善于观察病人的气色言谈,判断疾病的浅深。

  • 疳积吐

    病证名。疳积日久而引起食入即吐的证候。凡食积而引起的疳症,久则胃热伤津,津枯胃燥,以致不能容纳水谷。其症除有疳疾症状外,兼有食入即吐,潮热不退。治宜养阴,健胃,用参苓白术散加石斛、谷芽、胡黄连、鲜竹茹

  • 弓反里形

    小儿指纹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 鼻生红线

    病名。见《石室秘录》。即鼻祟。详该条。

  • 封金匮

    自我按摩方法名。入睡前用左、右两手交替搓摩脐部,再以两手搓摩胁肋,摇摆身躯。用治梦遗滑精。明·高濂《遵生八笺》:“欲动则火炽,火炽则神疲,神疲则精滑,而梦失也。寤寐时,调息神思。以左手搓脐二七,右手亦

  • 火疫

    疫病的一种类型。指因火气过盛而引起的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素问·本病论》:“赤气彰而化火疫,皆烦而躁渴,渴甚。”

  • 顾金寿

    【介绍】:清代医家。字晓澜。江苏如皋人。辑有《吴门治验录》(1822年)、《良方汇集》(1825年刊行)等书,并修订重刊有王肯堂之《灵兰要览》,费养庄之《幼科金鉴》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