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脉诀

脉诀

脉学著作。①宋·崔嘉彦撰。又名《崔氏脉诀》、《崔真人脉诀》、《紫虚脉诀》。1卷。撰年不详。作者鉴于脉理难明,“非言可传,非图可状”,遂以较通俗易晓的文笔,以四言歌诀的形式阐述脉学义理,便于初学者习诵。崔氏论脉以“浮、沉、迟、数为宗,风、气、冷、热主病”。本书对后世脉学有相当影响,明·李言闻曾予补订,改名《四言举要》,李时珍将其辑入《濒湖脉学》中。②《王叔和脉诀》的简称,详见该条。③南宋·刘开撰。又名《刘三点脉诀》、《复真刘三点先生脉诀》。撰于1241年。本书将七表八里脉法总括为浮、沉、迟、数四类,分别就寸、关、尺三部四类脉的主病作了概述。④清代刘璞、叶盛。董西园、朱铭石、陈璞等分别曾撰《脉诀》,但流传不广。

猜你喜欢

  • 食噎膈

    膈证之一。又名食膈。见《医方考》卷三。详食膈条。

  • 胁下痛

    证名。指季肋部疼痛。《灵枢·本藏》:“肝偏倾则胁下痛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参见两胁痛、两胁下痛、留饮各条。

  • 鲎藤

    见《福建民间草药》。又名马鞍藤、马蹄草、海薯藤。为旋花科植物二叶红薯Ipomoea pescaprae(L.)Sweet的全草。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辛、微苦,微寒。祛风除湿,消肿散结。①治风湿痹

  • 脾疳积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指两胁间有块如石,按之则痛的证候。多由病者营卫俱虚,外感风寒,内伤乳食,停滞既久,以致肝脾气滞血瘀而成。其症可伴有面黄肌瘦,肚硬而胀,肝脾肿大,触痛明显等。治宜利气活血,

  • 泉阴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位于耻骨联合上缘(曲骨)旁开3寸处(《中国针灸学》)。主治偏坠,睾丸炎等。直刺0.3~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沈鲁珍

    【介绍】:见沈璠条。

  • 红砖草

    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妇产科》。为一点血之别名,详该条。

  • 九胜散

    即九圣散,见该条。

  • 宗筋之会

    指若干肌腱的集合处。《素问·痿论》:“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参见宗筋条。

  • 上医本草

    食疗著作。4卷。明·赵南星撰。刊于1620年。本书选录《本草纲目》中可供食用的药物约200种编成。内容无新的补充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