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狗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臌胀之一。《不居集·酒臌》:“少年纵酒无节,多成酒臌。……其有积渐日久,而成酒臌者,则尤多也。盖酒性本湿,壮者气行则已,酒即血也,怯者著而成病,酒即水也,不惟以酒为水,而血气既衰,亦皆随酒悉化
【介绍】:晚清医家。字听鸿。江苏宜兴人。师事费兰泉,曾先后在孟河(属江苏常州)、常熟应诊,贫病不计报酬,医名甚著。撰有《余注伤寒论翼》、《诊余集》、《外证医案汇编》、《余听鸿医案》等。子孙继其业。
正骨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原用于腰椎骨错位陷入的整复。令患者俯卧于宽板凳上,腹部垫以布垫,肩胛及两腿以带缚固定,然后将明显凸起之骨节,用手或木杠轻轻滚按,使其平正复原。今少用。
【介绍】:见李珣条。
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心主惊,故病多惊悸哭叫,手足动摇,神乱不安等。心热则壮热,心胸热,口中气热,欲就冷,目上窜,目内赤,合面而睡,咬牙,欲言不能。实则发热,烦渴,叫哭,喜仰卧,惊搐。治宜清心泻热,用泻
病证名。见《罗氏会约医镜·杂证》。多因脾肾不足,津液不行,停滞成痰所致。证见头重眼花,脑转眩冒,倦怠嗜卧,脉缓而滑。治宜补脾肾,化痰浊。方用苓桂术甘汤、六君子汤、归脾汤、八味丸等。参见眩晕、痰晕条。
病名。指肺痿病的咳嗽。因阴火灼肺,肺叶痿弱作嗽。《万病回春·咳嗽》:“肺痿嗽者,声哑,咽喉破痛,浊唾涎沫,或唾中有红丝脓血,热在上焦,阴火炽焰,熏蒸肺叶而成,此真病也。宜养血滋阴,清金保肺,消痰降火。
舌苔白滑如积粉,舌尖边色紫绛的舌象。为秽湿内阻,热邪遏伏之候。见于湿热疫证,邪在膜原,治宜开泄透解(见《外感温热篇》)。
出《本草图经》。即补骨脂,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