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脾经咳嗽

脾经咳嗽

病证名。又称脾咳。指脾胃湿热,上熏于肺,或脾虚土不生金所致的咳嗽。《症因脉治内伤咳嗽》:“脾经咳嗽之症,咳而右胁下隐隐作痛,痛引心脾,神衰嗜卧,面色痿黄腹胀黄肿身重不可以动,动则咳剧,此脾咳嗽之症。”辨治:肺有热者,家秘泻白散;脾胃热积栀连二陈汤肺气不足生脉散;土不生金,四君子汤;有痰,六君子汤虚热,加丹皮、山栀、热甚加栀、连。《不居集·脾经咳嗽》:“脾咳之状,咳则右胠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升麻汤主之。咳而涎出,续续不止,引小腹谓之脾咳。”参见咳嗽、脾咳条。

猜你喜欢

  • 风门热府

    见风门条。

  • 胃脉

    ①有胃气之脉。脉象不浮不沉,不急不徐,从容和缓,节律一致。《素问·玉机真藏论》:“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灵枢·终始》:“邪气来

  • 指脉

    即小儿食指三关的脉纹。出《古今医鉴》。要知虎口气脉纹,倒指看纹分五色。黄红安乐五脏和,红紫依稀有损益。紫青伤食多虚烦,青黑纹时证候逆。参见小儿指纹条。

  • 从阴引阳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从阴分引出阳分的邪气,或从阴分引出阳分的正气,即病在阳而治其阴,与“阳病治阴”义近。针灸应用该理论作为选穴法之一,指病在阳经而选阴经的穴位治疗。参见从阳引阴、大接经法条。

  • 猫蓟

    出《本草经集注》。为小蓟之别名,详该条。

  • 浮沉

    ①相气十法之一。诊察病人面色的浮露与隐沉以了解疾病的表里浅深。《灵枢·五色》:“察其浮沉,以知浅深。”《望诊遵经》:“浮者病在表,沉者病在里。”初浮而后沉者,病自表而之里,初沉而后浮者,病自里而之表。

  • 老花眼

    病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又名老人眼昏。为肝肾衰耗所致,指年越四十而视近困难者。《外台秘要》卷廿一指出,凡人年四十五岁以后,渐觉眼暗。《证治准绳·杂病》亦指出,若人年五十以外而目昏者,虽

  • ①(xuàn),音义同“眩”,即眩晕之意。《素问·厥论》:“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眴仆。”②(shùn),音义同“瞬”,即眼球的转动,开合。《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衄家不可汗,汗

  • 马痫

    病名。六畜痫之一。即马癫。《备急千金要方》卷五:“马痫之为病,张口摇头,马鸣欲反折。灸项风府、脐中二壮。”参见六畜痫、马癫条。

  • 救荒野谱补遗

    本草著作。明姚可成(号蒿莱野人)撰。约成书于1642年。姚氏将明王磐(鸿渐)《野莱谱》更名《救荒野谱》;另收集草类四十五种、木类十五种,编成此书,名曰“补遗”。现存《借月山房汇钞》本等。